因情况紧急,裴琰明日一早便要离开,因此父子两个一番促膝长谈后,便一同往裴老夫人处告别,与叔伯兄弟们吃了餐简朴的践行宴。
老夫人未料到这样的年岁还要送儿子上战场,百感交集之下,破例饮了一杯酒,拉着裴琰谆谆嘱咐了许多。
……
第二日一早,裴济没往父母处请安,而是直接跟着其他叔伯兄弟一道站在大门处,等着送父亲离开。
他犹记得年幼时,父亲还在河东任职,母亲有时留在长安不便跟着同去,便要含着泪亲自替父亲穿戴,服侍洗漱,那时候,谁也不该去打扰。
到天将将亮,坊门要开时,裴琰一身戎装,与大长公主两个并肩过来。
裴济仔细看了看,果然见母亲眼底还有未消的红血丝。
裴琰拍拍妻子的手,随即肃着脸上前,同几位兄弟与小辈道别,到儿子面前时,略一停顿,沉声道:“三郎,记住为父的话,守好陛下。”
裴济对上父亲凝重而满含深意的眼神,绷直身子静了静,道:“儿子明白。”
裴琰拍拍他的肩,这才满意点头,转身离开。
上马前,他又转过身来,冲大长公主笑了笑:“臣要走了,请公主保重。”
大长公主没说话,捏着衣角庄重地立在阶上,直望着他的身影渐渐远去。
第104章 迫近
裴琰自长安迅速出发, 不顾老迈的身体,日夜兼程赶往前线军营中。
张简领河东军奋力搏杀,虽靠着从前多年积累下的经验与实力, 暂与突厥人旗鼓相当,双方相持不下。
他本下了严令, 不许任何人在军中提及睿王与安义康叛军的情况, 可阿史那多毕早与安义康有勾连, 每一回对战,都学着汉人作战时敲起战鼓,不但如此, 一面击鼓, 还一面派了数十人列队,齐声高呼着将叛军最新的消息当众念出来。
如此反反复复,眼看叛军进展堪称神速, 朝廷状况则岌岌可危,着实已动摇了军心, 令许多将士的气势都渐渐短了。
幸好在张简焦头烂额之时, 裴琰赶到了。
他虽已多年不曾真正上战场,到底还是军中老人, 人人敬仰不已,更重要的是, 他身居高位,又年岁不小, 这时义无反顾披着战甲亲赴前线, 什么也不必做,便已令军中一片欢腾,仿佛看到了主心骨一般士气大振。
张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一半, 当即迎裴琰入主帐,将近来的战况言简意赅地汇报一遍,又对着帐中的沙盘说起即将要来的一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