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姑娘?

在场的贵女们都精神一震,在这京都能被叫上号的陶姑娘。只有那一位。顿时都看了过去。

被人叫破了行迹, 陶琼琇倒不好继续走了。便就停下脚步微笑着招呼, “碰巧走到这里, 没想到竟遇到你们。”

“这便是缘分了,”有人笑着说, 边过来拉着陶琼琇的手,让她坐下。

这人正是太子妃的母家妹妹,唐玉华。她与陶琼琇也算熟稔,知道她不喜欢,就又压低了声音说,“坐一下就是了,谁让你跑的慢, 被发现了呢。若是就这么走了,指不定她们还得说你傲慢不理人呢。”

陶琼琇只好依着她坐下, 仔细一看,才发现除了一众闺秀们。在场的还有许多位京都有名的才子。眼下都看了过来,有的好奇,有的熟稔。俱都淡淡点头,当做打招呼了。

陶琼琇宜微笑回礼,坐下后和几个熟悉亲近的姑娘打了声招呼,就安静听着了。

至于这所谓的诗会,她是插不上话的。

好在,这些贵女们也都熟悉她,知道她一直精习经义文章。对这些诗词不感兴趣,加之背景不是一般人能得罪的起的,便也没有人硬要她开口。

陶琼琇就在这儿坐了约有两刻钟的时间,看着这些娇女才子们你来我往。倒也热闹。

其间,那个少年郎开了两次口,俱都言之有物,辞藻优美。倒是个有真材实料的。尤其这人还是个难得的美男,每每开口,都引得在场的娇女们眼中异彩连连。娇声喝好。

“他是谁?”陶琼琇低声问身边的唐玉华。

既然坐下了,索性就问问。京都忽然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男子,她若是不问,怕是别人才会觉得奇怪吧。

唐玉华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心道一声果然,而后说,“那是江州严家子弟,齐明远。拜在大学士米井门下修习,这才来了京城。”

米井也是当代大儒,并且是少数入朝为官了的大儒。

陶琼琇知道了答案,就也没太在意。只看着众多美人儿们你来我往。有时为了一句诗中某个字,某个词就争辩了起来。

她坐在那里,仪态端庄。偏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子慵懒,看起来闲散而自在。

娇美的容颜,高贵的出身,温和的性格。十五岁的少女正是娇艳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就引来了好几人的视线。可自己却毫不在意。倒让某些人失落了。

坐了一会儿,自觉意思到了。陶琼琇就微笑对身边的人说一声家中祖母还在等着,就先走了。

闻言,那人也不好硬要挽留,就笑着说好。见着她起身直接离去。

其他人见了,不免发问,那个姑娘复述了她的话,倒也没人再多言。甚至有些高兴,毕竟,美男在前,竞争者能少一些是一些不是。

这心思,自然有人能看出来。唐玉华当即嗤笑道,“阿莹的未婚夫可是镇北王殿下,不似某人,啧……”

这一声啧,意味无穷。

她出身临江候府的小姐,说的则是定城候府的小姐。

两家一个是太子妃母家,一个是二皇子妃母家,向来不合。府里的姑娘们也是如此,没事都能掐起来,更何况事关陶琼琇这个向来亲近太子的人。

说起来,正月里二皇子养女人连累了陶琼琇这事,在场的人可都还没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