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归说,等他在军中积攒点功名,就进京面圣, 自请北上保家卫国,还邀他同行。
他早就从郑将军那里听闻消息,对此并无半分惊讶,只心想, 以林兄耿直的脾性,到了京城不知会得罪多少人。
朝堂杀人不见血,文臣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身经百战、统领数万大军的武将置于死地。
林山月在旁道:“苏大将军战功赫赫, 女儿在宫中为妃, 都无法再继续留在灵州, 阿兄仅凭一人之力,又如何能说服陛下?”
“姑父贵为安国公, 看在姑母的面子上,应当会为我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吧。”林思归也有些不确定, 遗憾道,“倘若阿鸢是个男孩就好了, 定能二元及第、位极人臣, 向陛下引荐我。”
“三元及第。”他忍不住提醒道,也不知林兄是算学太差,还是根本对科考一无所知。
时缨和林山月毫不留情地笑起来,惊起芦苇丛中的一群水鸟。
林思归窘迫地摆摆手:“得, 这次我记住了。”
旋即,似是突然想起什么,惊讶地看向他:“你小小年纪,知道的不少啊。”
他心里一惊,表面却垂眸道:“我曾目睹村里的书生衣锦还乡,也做过金榜题名的美梦。”
林思归自觉惹他伤心,连忙致歉,主动提议道:“你若有志从仕,我可以告诉阿爹,请他送你去书院。但就是可惜了,你擅长武艺,学习兵法一点就通,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估计完全不是你的对手,你若从军,必将名垂青史,我们联手荡平漠北也如探囊取物。”
他被夸得满面通红,胡乱岔开话题,却无端冒出一个念头。
若他回到京城,是不是就能庇护林兄,而且……时缨迟早会与安国公团聚,他何不向宣华举荐她,让她做公主伴读?她性情活泼、待人友好真诚,宣华定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