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画和林曾,回到农场的第一天,就跑到后山的黄玉大豆田地里,查看大豆成熟的情况。
成熟的黄玉大豆,连叶片都转成琥珀黄,站在高岭上往下望去,是层层叠叠的黄豆田,梯田的田垄将黄豆田分割成流畅的形状,在年初寒冬里,拼接出特别温暖的色调。
金黄色的豆荚,在灿烂阳光下,仿佛都能折射出金光。林曾轻轻一捏已经有些松脆的豆荚,五粒润如田黄石的黄豆粒蹦出,落在林曾的手掌心中。
“可以了吗?”江画问道,心里已经模拟出各种黄豆制作的美妙食物。豆浆,豆腐,豆干,腐竹,酱油,豆瓣酱……
“没问题,明天让工人过来,可以收获了。”林曾满意的点点头。
他所说工人,是江画农场里用熟的雇工,有些是附近村镇的壮劳动力,有些是手脚勤快的女子,还有现在异度公司专属工程队队长张辉介绍来的西川省老乡。
如今的农场,不仅有小别墅旁成片的薰衣草田,还有后山连绵的种植地。林曾和江画两人,就算一人抵得上三个劳动力,也不可能完全兼顾,许多农活,比如除草开垦等工作,还是要雇人完成。
不过,江画和林曾对外人进入农场,都抱着谨慎的态度。只有在需要时,才会雇佣短工。
农场种植了一片坡地的黄玉大豆田地,其实还不到三亩地,雇佣三个人,一天功夫,就采收完毕。
后面一天,江画请了五个熟工阿婶,将这些黄豆从豆荚里抖出来,用林曾提供的一种特殊的菜鲜气泡,一斤一个气泡球,整理成袋。
梯田的产量并不算很高,这批黄玉大豆,一共收获了四百七十斤,江画只留了一百斤储存在地窖里,剩余三百七十斤,被东街九十号的采购员收走。
第0864章 梅清县种植基地
这一百斤分量的黄玉大豆,江画分出三十斤来压榨那种据说“香味胜过动物油脂,还能制作各种中西糕点”的黄玉油。
剩下七十斤,则用来制作各种黄豆类的食物。
她没有留太多豆子。下一季的黄玉大豆,两个月之后就能收获。这些分量,足够他们吃两个月了。
至于采收之后黄玉大豆的枝叶,则被林曾收进育种空间,花费两天时间,用四个炼制炉位,二十四小时不停工,把这些枝叶炼制成三百多斤黄玉大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