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页

副总裁张小兰则负责以前原本由杨永卫负责的电子商城,并且负责被沧海集团收购的沧海面条厂,原来江州面条厂的业务合并于此;主要助手是小团姐(协助管理面条厂);(张小兰是团队中唯一有国外留学背景,专业上也与电子商城最为接近。)

副总裁杨兵仍然是沧海集团大内总管,主管集团财务和人事;主要助手杨莉莉以及新挖来的宁礼群,杨莉莉角色定位于人事总监,宁礼群的角色定位财务总监,宁礼群的副手是矿务局曾经的副总会计师王金;

在所有高管中,杨兵开拓性不够,在决策能力上也有缺陷,但是他最重要的品质是忠诚,是侯沧海大学同寝室同学,值得信任,所以侯沧海将这两个重要职责交给杨兵。

副总裁梁毅然管理独立于沧兰体白金的综合中心,由于新成立了沧兰研究所,综合研究中心则更名为监察及综合信息中心;主要助手程琳;

沧海集团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内部监察体系,但是,侯沧海预料到随着企业扩张,监察体系迟早要完善,满脸大胡子的梁毅然是监察体系天然的掌门人。综合信息中心合并为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和法律研究中心。

副总裁王清辉从大学辞职出来,负责沧兰研究所。

侯沧海本人是出身于行政机关,担任过多年的办公室主任,自然而然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班长定调”这一套民主集中制的机制移植到了沧海集团,并且参照公司法设置了独董、监事等职务,形成整套的高层管理制度。在侯沧海思路中,最核心的管理体制是五人形成的“班子”集体,既放权,又统一,是比较适合沧海集团现状的管理办法。

其次,在人事管理上,沧海集团最重要的改革在于设立了两条晋升轨道:一条走管理路线,也就是为想成为经理、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的员工所准备;第二条是为专业人才提供的专家渠道。

这是仿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晋升轨道,前者就是公务员的职务体系,后者是事业单位中的技术职称体系,两者结合就成为沧海集团的用人体系。

之所以采用两轨制度,主要解决人才晋升制度,在沧海集团中有大量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中必然有一部分会晋升到‘经理’岗位,成为集团管理人员。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智商高情商底,是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却极可能是糟糕的经理人。让这一部分人在专家渠道中晋升,是公司和个人双赢的策略。

两条晋升轨道加上虚拟受限股制度,形成沧海集团最基础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在培训方案上,沧海集团架子大,底子薄,又处于山南的第二城市,很难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只能依靠自己培训。新员工、销售员、技术员和经理层,各有培训计划。此项工作还是脱胎于行政体系中每年必搞的培训,没有什么新花样,主要在于落实。

除了对沧海集团整个架构进行改造,侯沧海还花费了相当大力气对由自己控制的沧兰万金组织架构进行大刀阔斧改造。

按照侯沧海设想,沧兰万金为了克服将来有可能到来的大企业病,必须要以市场为中心,以执行为导向,建立以“母子公司结构”为基础的直线型职能制集团管理模式,由集团公司统人、财、物和产、供、销。

沧兰万金整个结构有强烈扁平化特点:侯沧海直接控制各省分公司和部门,没有设立中间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