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我什么也没说呀。”

您又不是我,没有书虫,怎么能靠作品看人呢,啧啧。

“得,你有道理。”赵文灿认了,主要是这几首歌比较吸引他。

连着哼唱、看曲,品词,花了大半个小时,才把四首歌看完,长出了一口气。

“这几首歌,至少我看过去,应当是每一首都有非常高的水平,不敢说一定能唱红,但任何民族唱法的歌手,都不会拒绝的。你找我来,看来不是找不到人唱了。”赵文灿想了想,明白了一点:“而且据我所知,找你约歌的人,不少吧?”

还没有人通过赵文灿跟陆松华的关系招过来,主要是目前来说,到这个级别比较夸张。

“哎呦,看这几首歌出去,我以后也不得安宁了。老陆,到时候你也逃不掉。”

“哈哈,你们这不认识了么?以后有什么事,你就直接找他呀,跟我有什么关系?”陆松华一挑花白的眉毛,笑着看赵文灿。

“我这不是没有你面子大么,现在外面谁不知道啊。能让敦煌林海文松口的,就两个人,一个是你陆松华陆老先生,另一个就是天南美院的常硕常教授,外人的面子,那是一概不卖的。”

赵文灿这个话,在外面传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林海文走到今天,算得上是登堂入室,全国作协的委员,一共就那么200多个。大家盘点他辉煌无双的履历,就能看到,有两个人算得上是他的老师,陆松华和常硕。后面那个不说,正儿八经拜的,前面这个虽然没有正式名分,但说起来比常硕还要得到公认。林海文一路走来,可以说陆松华出头的少,但都在后面帮他保驾护航。

只要陆松华开口,林海文必然不会驳回去。但直到今天,陆松华只为石啸他爸爸石川,给林海文开过一次口,拿了一个《马向阳下乡记》,过年的时候开播。究竟有多少人找到陆松华头上,林海文也不得而知,但老人家很有原则,也特别有力量,反正找到他的,大概都不会是一般二般的人,但他就是一概推回去——这可能也是陆松华迟迟不提收林海文当弟子的原因吧。

“赵老师有事儿,我当然也不敢推辞的,只是有时候忙,略怠慢一点,您也别见怪。”

“瞧瞧,多会说话。”赵文灿也不继续说这个:“你怎么说?有人选了?”

“我跟您说实在话,也请您给参谋一下。我跟央视现在是水火不容的,所以我的歌肯定是不能上央视的节目。噢,您别担心,人当然我管不着,我就是说他们在央视表演,或者是央视独家转播的晚会节目上,不许唱我的歌,这个是要明确写进合同的。这么一来的,究竟是写给大牌,他们能扛得住央视,还是说写给不太知名的,比较便利一点。您觉得呢?”

赵文灿在曲谱上敲了敲指尖,这还真是个问题。民族唱法不上央视,这是不可能的,那还有什么可混的?但如果只是说不唱林海文的歌,这一点压力的话,能抗,而且愿意抗的,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