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发一条,搜集他们的料。”

“搞他,搞他!”

易超的微博下面,同样评论暴增,各种话乱飞。不过他多次发表过类似“华国如果死掉6个亿,一切问题就能解决”的争议言论,招恶人值的本事,比林海文还高。这也没办法了,完全是三观上的优势——他三观就是个恶人。

但是他也没敢继续去回林海文,倒不是怕林海文真的拿他们网站开刀,说得不好听一点,要不是最后“视眼华国”爆出来的问题,对《华南周刊》一剑封喉了,前面那些加一块,也不足以让他们停刊整顿。而他可以确定,自己旗下是没有这种人,被林海文弄倒个别记者,他并不害怕,记者本来就是高危职业。他所顾忌的是,讨论如果继续下来,他必输无疑。

林海文把着正道——记者不能是例外人群,不能说记者做的是监督,就能够被容忍。也不能说记者因为害怕被举报而不去认真履行新闻职责是正确的态度。

纷纷扬扬,毁誉参半,随着《华南周刊》轰然关门,这一起开年风波,绵延到读者、地方媒体、新媒体、喉舌媒体、社会观察家,传媒研究者等无数人,终于渐渐平息。

林海文在去巴黎参加法方展览的前夕,在微博上写了一首新诗,被公认是这场风波最后的句点。

“盛世浊流,平波恶浪,不论是记者,是普通人,是官员,是我们文艺界人士,在这样的现实中,当有风骨,有坚持,有不甘堕落的傲气。这一首《石灰吟》,与诸位共勉,只愿人人如松。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好诗。”陆松华使劲在纸上点了点,这是石啸抄给他的。林海文偶尔在网上会发新诗,他又不上网,就让石啸记得这回事。林海文一有作品,就给他送过来。

石啸啃着苹果:“大白话,有什么好的。”

“这是明志诗,要什么辞藻华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二字,就够让这首诗流传千古了。”

“又流传千古,别千古的时候,就只有林海文的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