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人才难得

不管芦布出去是办公事还是私事儿,都还是要关起门来处理,可不能让内阁其他人看笑话。

进屋以后,芦布就从袖中摸出一封书信,双手捧着递了过来。

“老爷,这是张管家在皇城外交给我的,说尽快交给老爷。”

不等魏广德问起,芦布已经先一步解释他离开的原因。

知道是张吉找人把他唤出去的,魏广德自然知道肯定是有事儿。

接过书信只看了眼,魏广德眉头就是一皱。

书信居然不是张吉的,而是宣府马芳派人送来的。

“宣府有什么事儿?现在俺答汗又不在草原。”

魏广德嘟囔一句,随即撕开信封抽出信纸看起来。

直到魏广德把书信全部看完,魏广德的情绪也变得低沉起来。

是的,马芳这信其实没其他内容,不是找朝廷要银子和粮草,而纯粹就是告诉他一声,请尽快安排接班人去宣府。

年初开始,马芳自感觉身体每况愈下,现在就连战马骑乘久了都已是不能。

边镇总兵,都不能骑马打仗,还继续做什么?

其实,放早年流落草原,身子骨就落下病根,以前也就是年轻气壮扛得住。

这几年条件好了,打算将养起来,可底子已经坏了。

按照书信里的内容,他应该是没几年好活的了。

显然,他的身体情况比谭纶还要糟糕。

谭纶吧,好歹还是在京城,能弄到不少滋补药材将养身体,所以前两年就觉得熬不住,可还能继续站岗。

可马芳身体一垮,那就是各种毛病都来了。

好在现在宣府边墙一片安静,俺答汗不在,蒙古那边也闹僵不起来,马芳今年就没有再带队出巡。

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倒是没耽搁差事儿。

可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持续,这不就找魏广德安排好,最迟明年他就要回蔚县老家安度晚年了。

不得不说,这封书信还真重要,关系到魏广德对京师安危的布局。

俞大猷那边也没几年了,马芳也是这样,到时候手上就剩下戚继光、李成梁可用。

按说也不少,可大明疆域太大,南北都需要人看着,不免就有些捉襟见肘。

魏广德现在感觉手上人才太少,特别是那种有战阵经验的武将。

想到这里,魏广德自然就想到兵部。

他只是把握大方向,可就对地方武将的了解,肯定还是兵部武选司最熟悉。

魏广德可不信这时候大明就没有名将了,哪朝哪代不是人才辈出。

至于戚继光、俞大猷出名,那是时势造英雄,他们参与剿倭,所以名流千古,加之本身军事素质也过硬,都是南北通吃的大将。

得开始培养新一代的将领,可不能光依靠着这帮子老将打天下。

人,都要老去的时候。

或许一开始,俞大猷说想致仕,魏广德还想着让他再熬熬,等把陈璘那些人培养出来,水师有了新首领再说。

现在宣府的马芳也撂挑子了,魏广德就得重视起人才更新换代的事儿了。

给谭纶写了条子,让他尽快安排武选司对大明各地将领进行一次梳理,选出一些可用之才,要尽快分别送到宣府、辽镇等地进行培训。

特别是戚继光的练兵之法,魏广德觉得应该保留并在各边镇推广开,还得问问兵部对于戚继光骑营、步营和车营的推广工作,现在到底做到哪一步了。

魏广德只记得当初一直说要在蓟镇搞十支新军出来,那时候还是戚继光的打算。

之后戚继光北调,带走了四支练好的兵营,另外那几支又是什么情况,是否进行补充等等,魏广德都要好好过问一下。

这段时间,倒是把这茬儿给忘记了。

“以前遗留下来的事儿还真多。”

魏广德感慨一句,叫来芦布,把纸条交给他,让他送到兵部去交给谭纶,这才又开始处理起公务。

至于书信里马芳说的人选,他现在根本就没人选可用,也只能先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