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给你看到的那些,是孙博然三十岁以前做的。他今年六十八岁,他现在做的就是这么索然无趣的东西。”连天青撇了撇嘴说。
“年纪大了,风格会变也挺正常的吧……”许问沉默了一会儿,帮着解释。
“年长了失去灵性的确是常事,但他不完全是。现在的他不知何故,非常痛恨自己以前的风格,认为是奇技淫巧,登不上大雅之堂。”连天青看着许问,意味深长地说。
许问张嘴想说什么,瞬间又闭上。
他明白连天青的意思了。
愿者上钩是他第一个花费大量心思修复的木雕作品。
连天青会把这个给他作为初涉修复的素材,也不是没理由的。
他眼光很好,一眼就看出许问个人喜好与风格与这种类型有契合的地方,他本身就是喜欢这种风格的,这能让他在工作初期更加投入,能更专注地去做这些事情。
但不可避免的,初学的作品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而许问现在还远没有到达积累消化的程度。
所以,现在他个人的创作风格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浓厚的“天才孙博然”特色,擅长情景与人物的拒绝,灵动中富含趣味,很吸引人。
按常理来说,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会将更多前辈的创作与自身更深入的认识集中并且过滤,最终沉淀成为个人独有的风格。
但就连天青的判断来说,这至少是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的许问还远没有到达那种程度。
也就是说,他现在身上的“天才孙博然”烙印肉眼可见,很难摆脱。
孙博然年轻时的作品会被连天青特意去收集,收集了这么多,还特地把它教给许问,证明这的确是好东西。
正常情况下,许问带着几近大成的十八巧与这种创作风格去考试,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
但无巧不巧,他今年的主考官正是孙博然本人,而他本人又特别厌恶自己年轻时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