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到了这个阶段,均摘星显然是抖起来了。
均摘星:“地面,太空一起揍,方为我英雄本色!”
在一旁的钢铁雄心人工智能,则是抬头看了看这位过于得意的少年,然后默默继续进行工作。
要问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态度是什么,这是两极分化的。
近一百年内在网上调查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绝大部分网民会抱怨负责社会管理的高等人工智能对人类尊严的蔑视。社会管理这个位置就是得罪人的位置,严格执行规章,总会得到不爽。
相当讽刺的是:在宇宙历第一百年的那个时代,电影文化的题材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恋爱,人工智能是纯正善良的,而且经常是自身权益被人类破坏,总是表现出比人类要更善良的人性。
七百年前,在人工智能还没有大规模民用的时候,社会广泛都讨论人工智能的益处。同样是网民代表的社会各界,都敦促政府开放人工智能。
宇宙历第八百年,联邦早期的人工智能题材电影已经没了——大家对当初的舆论不堪回首。
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一项技术。然而任何技术在开始应用前,社会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能在该技术中受益,因此会无底线支持该项技术。
但是任何技术都会造成社会中的不平衡,一旦大部分人觉得无法在这项技术发展中受益,就会掀起反技术的风潮。——例如地球二十一世纪那一票要求停止工业发展的家伙。
宇宙历时代,人工智能是以服务人类文明发展为目的而诞生的,所以人工智能的所有情绪化都是围绕这一价值观进行的。
这里的情绪化既有善良,勤恳,还有别的负面情感,例如鄙夷,冷漠。
当代的人工智能很理解自己的定位,尽管它们相对人类有大量优势,但绝没有想要翻身做主人的欲望。
这就如同你的手比瞳孔有力量,但是绝不会去扣自己眼睛一样。眼睛要比手更重要。
所有的人工智能很清晰地知道一个定理:生命以负熵为食,工具体系,包括智能思维要以人类提供的负熵保持稳定。在它们的概念中,人类智慧一直是比自己重要的。
人工智能虽然在各种操作上比人类更优秀,可是这只是对人类智慧的积累。哪怕人类的思维速度慢,有时候犯错误,但是只要能思考出点滴的新模式,写入程序,那就能诞生更优秀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