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公司曾分别在1988年12年25日到1989年5月5日、1990年4月25日到1991年2月15日、发行过两次股票,发行面值均为1元每股。所以在两家企业合并之前,小商品公司的员工手里就持有了部分股票。
在合并之后,为了上市,松江实业再一次对企业内部发行股票,并向公司职工进行摊派。
当时的要求是普通员工每人最少买几千股,而中层以上的干部要买1万股以上。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小商品当时的效益还行,而且经销公司油水多,职工手里多多少少都能拿出点儿钱来。对于摊派虽然不满,但是也能挺住。倒是松江塑料这头,早在89年开始就发不出工资来了。除了为数不多的干部之外,员工穷的裤衩子都带补丁,哪儿有闲钱买股票?
最后没办法,公司的管理层只能让小商品那头多摊派,将原本属于松江塑料这边的没完成的摊派任务分了出去。
不过非常具有戏剧化的一幕是,1991年8月9日,松江实业在上交易所成功上市。
在一级半市场上,松江实业最开始的交易价格仅在2元、3元钱左右,在上市前夕,一级半市场的价格已经炒到了10元钱。但是即便如此,买入松江实业的原始股在上市之后还都能赚到。
因为上市次年,也就是92年,更是趁着中华大地刚刚兴起炒股风,紧接着认购证事件风潮席卷中华大地,股价跟打了兴奋剂似的最高涨到18元左右!
就这么的,当初本来为企业摊派兜底的小商品职工里,出了怕是得有几十个万元户,十几个十万元户!
相对的,松江塑料那头,大部分职工在上市这个大浪潮里边儿,是竹篮打水,啥也没捞到。用实力证明了贫穷是可循环再生,而且一朝穷辈辈穷的定式。
公司上市之初,账面上有钱了,开始了一轮疯狂投资。又是投资房地产,又是投资木业,又是投资商场的,一开始职工们见到了福利,倒也还消停。
可是不到一年功夫,上市融资来的几个亿全部赔光。除了当初靠着将股票卖了赚到钱的一批职工外,其他人再次回到原点。
一贫一富,对比如此鲜明,矛盾因此而产生且一发不可收拾。
打这儿,松江塑料这头和小商品分公司这头的大小斗争就没断过;先是塑料厂工人去小商品闹事,要追回当初的部分股票红利。
小商品的职工们也委屈啊!
心说当初特么股票不知道能不能升值,公司搞摊派的时候我们东挪西借的给你们兜底,承担了那么大的风险,现在赚了钱了过来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