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的餐饮市场同样庞大,为何国内至今没有诞生供应链巨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sys是个有钱任性的主,其一直通过并购等方式支配市场地位从而获得价格话语权。
这话不假。
但是玩并购抢市场的手法,在任何国家任何行业都并不少见。
然而,sys为啥能脱颖而出,而国内却暂无“出头鸟”?
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市场环境来看,美餐饮供应链生存环境更佳。
西餐的标准化程度更高。sys的主要业务是为餐企提供西式料理的食材和餐具厨房用品,西式快餐的标准化为供应链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餐可不比西餐的五大三粗,更别说像英国那样的黑暗料理了。中式菜肴历来以工序繁复但色香味俱全著称,这对食材供应链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中国市场,就连sys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如果我们进入中国,我们也没有那么大的信心能做好。”
另外美国大部分餐企其门店都配备有储藏保鲜设备,并拥有相应的食材保鲜能力。因此,美国餐厅的采购习惯是一次采购几天的量。而在客流稳定的情况下,美国餐厅一次采购的食材能维持其2-3天的正常运作。
所以,sys无需像国内餐饮供应链企业那样,必须每天早上准时将货物配送到店。其只需要在客户下单后的24小时内发货即可。
而国内的门店租金成本高,大多数餐厅门店不愿意留库存,基本上只采购当天的食材,每次采购每个品类的商品的量较小,对餐饮食材企业的配送时效性及成本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但是,外在环境其实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供应链市场是一个利润值相对较低的行业,尽管sys独占了近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是sys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嘉谷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企业,也并不是为了企业本身的盈利,而是为了消化整个嘉谷体系将来可能爆发的生产能力。
所以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讲,生存比发展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