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但现在是粮库困难时期,嘉谷的出现,在基层粮库那里扮演的更多是一个合作者甚至是拯救者的角色。

况且,这种合作方式没有风险,只是利用粮库的仓储和人员就能够获得收益。在县粮食局改制后的困难时期,他这样的国有粮库很愿意和嘉谷这样资金雄厚的企业合作。

“我们合作是优势互补,利用你们的资金、我们闲置的仓储设备和人员,帮你们收购粮食,能够获得收益,我很愿意跟你们合作。”孙沧曾对嘉谷商贸的钟华志真诚地说道。

直到益海集团的介入。

益海集团提供的合作方案同样类似。

面对一边是实力不凡的国产粮食新锐企业,一边是在国内市场耕耘多年、手握雄厚的资金、已经成为食用油加工领域龙头老大且对国内粮食市场充满欲望的益海集团,孙沧决定先稳住了。

以后他们的生存之道,肯定是为国储粮和其他粮食巨头代储粮食,每吨收取一定的代储费用。那么这个代储费用当然是越高越好了。

孙沧决定等两虎相争,从而能得到一个理想的费用。

可惜他不知道,“两虎”根本就争不起来。

……

嘉谷通过先前与江右省合作灭杀虫灾建立起来的人脉渠道,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嘉谷商贸在江右省建立的分公司需要招兵买马,而聘用的相当一部分管理和工作人员,都来自当地粮食局系统。

粮改的直接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粮食局系统人员下岗,间接地为嘉谷商贸公司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甚至有一些从粮食局退下来的领导也被嘉谷商贸聘用,“五十多岁,正是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广泛的时候。”钟华志对齐政解释道。

另一方面,地方媒体们也在宣扬益海集团的外资身份,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不利。

同时,省粮食局口头通知各地粮食局,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暂不给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

给益海集团连下了两个绊子后,钟华志凝神以对,就看益海怎么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