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

飓风逼停炼厂会削减原油需求,原油加工量的减少又有可能导致美国原油库存增加,对油价而言属于利空——即油价下跌;而飓风影响原油产量带来供应收缩预期,对油价而言属于利好——即油价上升。

这种情况下,对于交易商来说,就要看哪方面的即时消息对其做判断的影响更大些。

苏放最后问道:“那么,齐大老板,你是靠什么做出今年飓风会导致油价利好的判断呢?”

一边的姜平不作声,但显然是跟苏放持同样的疑惑。

齐政笑了,道:“预测油价这种事,无论涨跌都有根有据,理由充分。结果却只能有一种可能是正确的。”

确实,找一个不太了解石油经济的人,也能想出好几个石油涨价的理由,好几个石油跌价的理由,若是撇开另一边来看,都算是充分。

但是,要他判断石油的涨跌,那是说不出来的。尤其是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根本是两眼一抹黑。

别看市场上各个政策研究机构叫得欢,全是在买彩票。要是让他们自己掏钱赌涨跌,十有八九会装哑巴。

齐政知道涨跌的趋势,是因为他知道,月底在美国登陆的“卡特里娜”5级飓风,从美湾至内陆肆虐,登陆超过12小时后,才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持续时间长达半个月,整个受灾范围几乎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给油价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利好支撑。

但这个无法直说。

齐政想了一下,非常认真地祭出最后一招:“你们如果要我拿出什么数据来说明,老实说,我没有。但是有一种很强烈的直觉,促使我做出这样的判断。”

齐政当初凭“直觉”找到大油田的传奇经历经过张泽宏的宣扬,在公司高层无人不晓。饶是如此,按说这也是个比较荒谬的理由,但姜平和苏放变得严肃的表情,都显示了他们是将齐政这个理由放在了心上。

因为,在金融投资中,“直觉”这个说法,是很有魔性的。

大部分的投资决策,在数据充分的情况下,都可以用“数据”来做决策。

但并不是所有的决策都能用这样一种基于数学的方式做出——有时候,根本没有历史数据来进行指导,也不可能进行前瞻性实验。

在这种决策中,尽管数据、分析和模型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真正主要的因素还是“直觉”。这个“直觉”的底气来自对问题本质的思考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