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卖农产品,不说其它的,光说租金一项吧,像一线城市的商铺,几十平米租金就要几万元一个月,而一个店铺每月又能卖多少农产品呢?相信绝大部分都在千斤一天之内,算算每斤农产品得加多少价格才摊得平吧。
把这些差额折成给消费者的优惠,能不香吗?
加上刚需、高频、规模大的属性,让互联网公司一波接一波地投身于农产品上行业务。
但是,如果说卖产能过剩而且还能存放的衣服箱包电子产品是幼儿园送分题,那卖保鲜期较长的水果大约是中考大题,而卖产地分散而且不能长期存放的蔬菜猪肉,简直就是奥数决赛的压轴题。因此,不管是前置仓、店仓合一,还是纯交易平台,生鲜电商总是殊途同归——亏损。
事实证明,虽然相比传统模式,电商通过自建仓储和物流,少了产地批发中心,但除了产品损耗以外,还要承担仓储成本、物流成本、人员工资、水电费、优惠券、广告费……
问题是——你什么时候见过卖生鲜的商贩,要亲自跑去农村拿货,然后铺天盖地打广告,还送优惠券和配送服务?
把薄利多销的生意搞成这样,成本只高不低。你不亏损,谁亏损?
所以闫超很清楚易拼的角色,它只是嘉谷扶持的一个试点而已。
正确的网上卖菜方式是什么姿势,就算是电商巨头也不知道,更不要说嘉谷这样一家不曾“涉网”的传统行业公司了。
但农产品上行,似乎又是大势所趋。
本质上来说,他与嘉谷扶持的在老家带领老乡们打造地方农业品牌的创业者们,没有多大区别。
简单来说,易拼最后折戟沉沙了,嘉谷有损失,但不会有伤筋动骨——对于嘉谷来说,对易拼的扶持是“顺便”用一下已有的网点和物流设施资源,哦,还投了一笔不大不小的资金。
而对于易拼来说,嘉谷离开了它,顶多肉痛一下;但它离开了嘉谷,那就是生死存亡的影响了。好在嘉谷是易拼的第一大机构股东,终究是希望易拼能做成的。
但闫超心里多少是有点逼数的,就算是父母,也不会没完没了的扶持自己的儿女——如果有,那不叫扶持,叫溺爱。
而且,也别小看钞能力杠杠的互联网巨头们,他们现在只是还没反应过来,等到都加入了战场,妥妥的又是一场烧钱大战。
——从外卖到打车,所有的供应源都一模一样,价格也没有一家公司特别有优势,于是竞争最后都演变成为“补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