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氢原子电子云图里,代表电子出现概率的黑点分布的疏密程度应该是由内向外均匀递减。但在任重眼前这幅氢原子核电子云图中,电子出现在正二十面体的棱和顶点的概率高得异常,以至于视觉上出现了这个正多边体。
推论结束,结论出现。任重瘫软坐倒在椅子上,脑子里嗡嗡作响。
为什么是正二十面体?
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在数学的领域中,莱昂哈德·欧拉证明了正多面体的极限就是正二十面体。
它是怎么出现的?
束缚电子的是库仑力,也就是原本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之电磁力。
只能是不同寻常的电磁力赋予了电子以特殊性,才最终导致了这结果。
但基本相互作用力怎么会变得不同寻常呢?
早在公元1967年,人类科学家就完成了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证明了电磁相互作用与弱核力相互作用是同一种力的一体两面。
学者们将原本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缩减为三项,分别是重力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与弱电相互作用。
出现异常的弱电相互作用就是构建出宇宙万事万物的三项基本相互作用力之一。
它永恒存在,不可动摇,是组成人类科学观的底层真理。
但现在,它被写入了信息片段,像两个人交谈的声音,又像奔行于光纤线里的光信号。
它的存在形态变成了传递信息的介质。
它直接作用在原子层面,将信息释放出来,变成了光刻机的光束,又或者磁带刻录机里的磁针中涌动的规律电磁信号,在原子结构层面上直接绘制信息,并最终“画”出了这些正二十面体。
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