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页

即便项目负责人是杨米思,是比别人多了点打破壁障的可能,但也不该在短短十几年内有什么建树,这事儿,得将时间线拉长到以万年为单位来计算。

如今杨米思加入的又只是一个伯爵府麾下的小规模私人研发机构,没理由能有任何成果。

但偏偏,他就成了。

根据杨米思公布的技术参数,全新的暗物质开发技术至少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升至少百倍效率。

是的,百倍,还是至少。

对于很多人类的技术而言,别说百倍,哪怕只是效率上涨个50,也足以引发质变,遑论百倍。

百倍效率的新技术带来的最大改变,便是革了戴森巨构工程的命。

戴森巨构工程以恒星辐射能为源头,优点是一旦建成,便能在恒星泯灭之前一直生效,可谓一劳永逸。

只要建成了一个,便足以供养一个伯爵世袭罔替兴旺发达。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个头过于巨大,修建成本过高,耗费资源过多,维护成本也是不低,并且建成后想要拆分转移也极其困难。

要制造出一个完整的戴森巨构工程所需要耗费的资源,足够武装出一支中等水平的伯爵级舰队。

这就是即便是在南乡星团中,除了南乡伯刘安等少数几个伯爵拥有少量的完整戴森巨构工程之外,再无其他人能得到这玩意儿的根本原因。

绝大多数贵族,哪怕是不少子爵联合起来,也只能建成一些不完整形态的小规模戴森工程。

暗物质开发技术不同,具备小型化、离散化、高机动性等等特征。

以前的暗物质开发技术之所以不能完全取代戴森巨构工程,究其原因正在于其设备制造成本较高,并且采集效率偏低,设备的维护成本也很高,耗材消耗速度偏快等等缺点,导致它只在一些缺乏恒星的区域小规模运用,并未能全面拓展开来。

但现在,杨米思的新型暗物质技术带来的百倍效率,以及更低的维护成本,便让这技术完成了彻彻底底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