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里的东海女真和朝鲜的十方女真都是亲戚。他们虽然分属两国,但联姻不断,往来密切。
李槐树现在手里的兵力不多,最能打的索伦步兵团被老爷带去西北了。他手里还有两个东海步兵团。驻扎在双城子城和珲春城。楚科奇人组成的北山步兵团用来防御西伯利亚方向的毛子,是不能动的。
其实三千多人的一个团,用来防御整个西伯利亚几百个毛子据点,兵力是不够的的。幸好磨桌被派到布里亚特地区做指挥使,他那边分担了一半的压力。
他现在手里能动用的,还有海参崴城海军陆战队一个团。庙街城有一个庙街卫,实际上有不到两千的士兵,都是当初遗留在那里明朝后裔。
三团一卫的兵力防守四个方向,实在是捉襟见肘。
幸好,经过这三年的发展,黑龙江流域从原来的只有册封的当地首领模式,转变为了交通要道关键节点上,修筑城池和移民模式。
黑龙江总督府经过三年的建设,截止今年,已经有了百多个定居点,三十五座新建的城池,分散在黑龙江干流和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支流上。
因为人力不足,时间有限,只不过这些定居点和城池都非常小。
定居点就是一个石头砌筑的土楼式建筑。既可以居住还有防御功能。土楼紧邻江河航道,一般都修筑有内河码头,并外面加上一圈石墙和碉楼。
移民以家庭为单位,住在土楼里。这些土楼一层是仓库和牲口圈。二层三层住人。四层是平台用于做防御。塔楼是了望哨。他们在土楼内饲养家禽和猪。在外面的土地上,围绕着土楼开荒种植小麦、高粱、大豆、玉米、土豆和甜菜。
如果附近的土着来攻打,他们就逃进土楼,用火器打他们。平时就耕种和放牧一些牛羊。
城池也很简单,甚至是简陋。城墙就是两米厚的石墙,高度不到十米,每隔五十米有一个碉楼。边长也就在一千米左右。一般只开两座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