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推翻了儒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华夷学说,游学各地宣扬“华夷一家,兴利天下”的主张,当然让自家皇阿玛无话可说,只有数声感叹。
尤其是还有顾老先生的母亲王老夫人,在以身殉前朝之前,留下的那句遗言在先。 “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简直是,哎。
现在顾老先生能把他的嫡传弟子,派到京城为官任职,实在是。哎,小太子也只有在心里默默的替老先生叹息数声。
七想八想的小太子回过神来,才发现四位先生又都呆愣了。
对着小太子疑惑的小眼神,万斯年先生满脸苦笑,“太子殿下,为何单说顾炎武先生是“朴实治学”开山始祖?”
文平之师徒三人虽然也是震惊,但是好歹是又惊又喜。因此文平之先生立刻谦虚惊恐的表示,“老师常说,天子有才之士众多,他也只是其中之一。太子殿下如此赞誉,老师若得知,肯定是觉得愧不敢受。”
小太子这才反应过来,他这样夸奖顾老先生,有点儿像皇阿玛说的,忽视了黄宗羲先生的大弟子万斯年先生“面子”。
“四位先生不要误会。孤不懂很多学问,这些只是孤的个人观点。如有疏漏之处,还请四位先生不吝赐教。”
“孤的理解,当世三大家,黄宗羲先生,王夫之先生,和顾炎武先生。”
“王夫之先生的学问朴素唯物,认为“天理存于人欲,当均天下”;黄宗羲先生的学问注重法理公正,主张“以民为本,法治天下”;顾炎武先生的学问则是朴实,注重实际,主张“文化天下,兴利天下”。”
“三位先生的主张都是济世救民的良方,安国定邦的大道理,分权,法治,富裕。”
“只是王老先生离群索居,不问世事,所著书籍暂时只在少数人之间传阅。而黄宗羲先生虽然一直在浙江书院做馆讲学,却是一直没有再北渡过。只有顾炎武先生不辞辛苦,四处游学,为天下老百姓所熟知。”
“皇阿玛和孤要的,不是一个短暂的太平盛世,而是国富民强,震慑内外,四海升平,华夏大地再无战事。”
“因此,就需要把“分权,法治,富裕”这些简单朴实的学问,应用到实际中去,传播到田间市集,为大清各个阶层的老百姓所熟知。大清各个民族的人们都能够自我觉醒,自己立起来,方为国家长治久安之根本。”
王启之看着这个金娃娃一本正经的,在绳祖兄的面前这么直白的表示,黄老先生这些年意志消沉,现在就是一个教书先生,忍不住心里乐呵。这岂不就是,所谓的越描越黑?
万斯年先生忍不住又无奈苦笑,小娃娃就是这么凡是只看表面,眼里黑白分明,他哪里真的能懂得,老师和王夫之先生心里的痛苦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