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想到今儿太子殿下在这幅《五月石榴》中使用的手法,以及表达的意境志向,石溪道人的心里,也难免的也有了一些波动。

就好像这春夏之交的暖风一样,总是和其他时节的不同,吹得少男少女们春心萌动,吹的他这样的老僧人也跟着心潮起伏。

人活在世上,哪怕是出家为僧又如何?只要一天离不开五谷杂粮,就一天脱离不了这人生五味,人间八苦。

这几年相处下来,他当然看的非常明白,看似和蔼和亲,无欲无求的太子殿下,一直以来内心深处对于他大婚之事的抗拒。当然,他现在也得到了太子殿下即将大婚的消息。

刚刚太子殿下通过这幅《五月石榴》中的半开的石榴花,所表达出来的无奈纠结,他也都看在眼里。想“舍”却又舍不得,想“取”却又不出于自愿。

这让他想起来自己年轻时候的事儿。拒绝家里亲友给安排的门当户对的好亲事,一心一意的坚持要出家求道的艰辛过程。

其实那个时候,他也曾经犹豫仿徨,纠结徘徊过很久,很多次。生而为人,人世间亲情伦理,岂是那般容易割舍的?他再是性情古怪,嗜画如痴,也不会对家人亲友没有丝毫的留恋眷顾。

不过都是“取舍”二字罢了。

“太子殿下能想通就好。即使石溪年轻出家,到现在已然一生,也还是一个平常的凡夫俗子。吾等既然皆非神佛,又怎么能真正的做到神佛的大“舍”?”

“全然的放弃万丈红尘,世间因果,没有任何牵绊的,只去追求自己的“道”,不是凡人能做到的,更不是心系天下苍生,万民福祉的太子殿下,能够做到的。”

“既然身为凡人,当是要顺其自然的随心随性,尽情而为。切莫为外物困扰,流于表相,抗拒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导致无法弥补的遗憾。”

听到向来沉默寡言的老师难得的说了这么一大番话,胤礽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站起身恭敬的给这位算是半个“知己”的老师,续上一杯清茶。

石溪道人和他一样,已经习惯了独自享受,自己内心深处那份永远无法排揎的孤独和寂寞。今儿能对他用这份心思,让胤礽着实有些惊讶又感动。

既然他身边的人都对他这么信重,他也舍不得让皇阿玛,乌库玛麽,阿茹娜格格,弟弟们有任何的伤心失望,那么就这样顺其自然好了。

想想他这几天的压抑纠结,真的是有点儿好笑,有点儿像那个什么,“婚前恐惧症”一样。

怪不得大家都说一婚容易,二婚艰难,尤其是他这样一婚了快上百年还失败的类型,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墙”,真不是嘴巴说说就能鼓起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