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所以胤礽对于人们这种莫名的满足、骄傲并不看好,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思想上的闭关锁国。

人有国家国籍的不同,文化知识却是没有国界划分。国家有大小,但文化知识却没有高低之分。能活在这个太平年代,安心的学习各国文化,本应该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儿。

自己知识丰富,底气足,一举手一投足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内心的自信沉着,那才是真正的骄傲。眼高手低的看不起别人,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和傲慢。

胤礽活了这么多年头,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每日苦学不断。可他越是学习,就越是发现自己的渺小,自己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不足。

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的太子妃对于这个现状当然也有充分的认识。

就连新式学院里头的学子们都是一副天-朝上邦的高姿态。虽然他们为了海外贸易中的实际运用,都兴致勃勃的学习外语言等等,却也都不大看得起西方人,看不起他们叽叽咕咕的文化,更何况是那些年龄大的人。

想到这些他们暂时无能为力的事儿,一时间两个人都是沉默。

片刻后,胤礽收拾好心情,接着说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尽自己的努力,让大清国在全世界的近代文化进程中不落后就是。”

“好,听你的。”太子妃满脸柔情,反正你要做什么自己都陪着就是。

可是太子殿下说到这里却有一点儿卡壳,他刚刚选了诗词为例真的是太过冲动,太过随意。

“如何作诗作词这方面太子妃非常精通,孤只说说自己的个人观点,太子妃随意听听。”

对于太子殿下的“诗词天赋”知之甚详的太子妃,敏感的发现了他平和镇定下的小难为情,心下觉得极为有趣的同时,眼睛里忍不住就笑意满满,笑嘻嘻的回答道:“你说,我认真听。”

太子殿下伸手盖在她闪闪发光的杏眼上,太子妃干脆就趴下身来,用自己的小脸蛋压在他的手上,轻轻磨蹭。

寝殿里头静悄悄的,只有太子殿下慢吞吞的声音,“孤觉得,你可以在诗社里面组织众人写诗词的时候,适当的引导着她们,让她们在诗词形式和内容上,慢慢的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使用传统的诗词框架,但在语言、结构和意境方面有自己的新颖独到之处。或者把传统的素材、意象中提炼出新意,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生验等等。”

“第二,开创新的诗词表达方式。比如,你们可以借鉴西方的诗歌形式,中西结合;或者借鉴民间老百姓白话故事的题材,做白话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