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页

薛御史的话倒是给不少官员都敲了警钟。

且他说的不无道理。

昨日是顾崔于南齐江山社稷,被污蔑通敌叛国,满门抄斩,今日就轮到了孟行舟。

那么,谁知道明日会不会轮到他们犯罪?

不关己事,总是漠不关心的,可一旦祸事涉及到了他们自身的安危,人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警醒防备起来。

既然薛御史做了出头鸟,带了头,他们后面跟着附议,其实也没有什么重罪了。

因而,一众文武百官乌压压跪了一地,齐声道:“臣等附议薛御史所言!恳请陛下彻查此事!”

声音整整齐齐的,不敢高,也不敢低。

高了怕景仁帝生气,低了怕景仁帝不许。

那些附议的,有胆小怕事的,也有从前愿意为顾崔两家说话而人微言轻的,更有正直廉洁却苦于当时拿不出证据,眼睁睁看着同僚死去的。

就像初生的一轮红日从黑沉沉,厚叠叠的乌云中慢慢摇曳而上,或许一开始,只是那么一点点微微的金光露在乌云边上。

可一有纯澈的东风轻轻拂过,乌云慢慢散开,夺目璀璨终究会春光明媚满人间。

景仁帝坐在上首,听着地上齐声一片,看着地上齐跪一地。

胸腔的怒气几乎憋不住想从喉咙中喷涌而出,迫不及待想把薛御史臭骂一顿。

可是他不能,他作为帝王,为了让臣子忠心,必须要赏罚分明,有赏有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时候,文武百官的“一众心意”,他也必须斟酌斟酌才能拂去。

譬如眼下,薛御史是为了南齐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而开口,甚至是为了南齐的百姓民生而开口。

——他便不得不应下来,还得颇为感激的说道:“薛御史所言甚是!朕也正有此意!

南齐有薛御史,实在是百官之范,百姓之福啊!

既如此,薛御史你便与大理寺少卿任尔东,一起负责调查此事!

但是”

景仁帝话锋一转,凌厉道:“若是查不出此事,或是误判,朕,可要唯你们是问!”

“臣遵旨!”

不欢而散的封赏宴就此结束,而顾宝笙却等在宫门口。

见薛慕棠出来,她才拉着她的手道:“棠姐姐,有一件事,我想求你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