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干事,吕冬印象深刻,扛沙袋堵口子的时候,指挥拿相机的宣传干事围绕镇长团团转。
干事走后,吕冬看向窗户外面,镇府大院后面在施工。
吕振林看了一眼,说道:“镇上在编人员和老师集资盖楼,每人交两万,后期看情况再补。”
“冬子,你想下学闯闯,不是坏事。”他旧话重提:“年轻,没定性,闯两年也好,后面再让建国在县里找厂子寻摸个编制。”
他目光落在施工工地上:“有编制才有保障。”
三爷爷出自好心,吕冬没有多说,只是应了一声。
社会在急剧变动,也在冲击着几十年来的传统观念。
过了七八分钟,那名干事过来,带着吕冬和吕振林去了旁边的办公室,有人从办公桌后面站起来,主动上前与吕振林握手。
“吕冬同学。”杨烈文也与吕冬握了下手:“我们又见面了。”
“杨镇长,你好。”吕冬不会缺了礼貌。
同时快速扫了一眼,这位年轻镇长戴着金边眼镜,穿着白衬衣和黑西裤,衬衣扎进腰里,腰带头亮到反光。
非常注重个人形象。
杨烈文与吕振林说话,吕冬明智的保持沉默。
泉南已经定性青照河洪水为五十年一遇,宁秀镇虽然出现了吕家村和马家村这种千钧一发的险情,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决口,全部平安度过。
对杨烈文来说,危机成功化为机遇。
不过,吕振林想要的更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