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京城终于发下邸报,三公选了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为帝,新帝是文帝之孙平阳王第二子桓升,据说这桓升自小聪慧,可以为帝造福天下。

新帝登基后,年号延续先帝的正平年号。

姚静这地方收到邸报时,其实这位年轻的帝王已经登基了快两个月。

不过,大齐有了新帝,可是局势反而比之前更糟糕了。

南方出现了洪涝,北方旱灾,幽州辽州也在发了急报,匈奴南侵,幽州其他胡蛮部也发生的叛乱,两州之地兵灾绵绵。

尤其是辽州,因为也是干旱之地,不仅仅匈奴南侵,当地百姓也爆发了起义,辽州在八月底就打入了长城,在辽州各郡肆虐。

京城调了征北将军郑武光调兵十万增援辽幽两州,并从京城调粮十万石前往钦襄延三州。

南边的洪涝,除了迅速处置一批官员,也发下一道道抚民圣旨。

在局势极其慌乱的情况下,渤海王桓业竟然造反了,他在借拜别新帝回封地之时,杀了新帝,而且还挟持了三公,迅速登基。

偏偏登基不过半月,这位渤海王又被三公迅速扑杀,这时候,京城再次地动,坍塌了象征龙脉的太庙,闹得人心惶惶,加上征北将军郑武光与匈奴在辽州宁丰郡郡城对峙大败,大齐气数已尽的传言比之前更快地流入大齐十二州。

冀州刘赦也趁此打出天谴齐室,汉室当兴的口号,发兵十万改朝换代,一步步向中州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