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哥,你以前干什么的?”听着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十岁的男人诸多的人生感悟,张小北似乎对赵大主任很有兴趣一般。

“你猜呢?”赵大主任点了根烟,笑着说道。

我猜?我猜个毛线啊,我上哪里猜去,以为我神探狄仁杰呢?

“我以前在国企工作,但是企业后来倒闭了,我也就下岗了,而且夫妻双双下岗。”赵大主任说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诸多的五味杂陈。

原来这赵大主任,以前是在一家市级国有的化肥企业上班,做的也是办公室主任的工作。你要说这家化肥厂,条件得天独厚啊,两公里不到就是煤矿,过一条马路就是大河,五公里以外就是电厂,水不缺,电不缺,煤炭更不缺,多好的条件啊!

别说缺不缺了,一条皮带架空过来,不到两公里,连煤炭连运输都免了。

可就是这样的企业,给倒闭了。

什么问题?zf干预过多,打白条的不断;企业的社会负担太重,啥工程都得捐款;“人治”的因素过大,都是拍脑袋做决策;背离市场规律,产品结构老化

一系列问题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问题:都是一帮子不负责任的人祸害的。有个企业使劲祸害,知道吃干榨尽,从不想着发展。

想一想,要是和现在的金盛集团一样,一切按制度办事,有了长远规划,有了近期目标,有了人事选拔,有了成本控制哪至于把个好好的企业搞破产了对不对。

话说那个时候,这滨州市的大企业也不少,滨州钢铁厂、滨州市电厂、滨州市五金工具厂、滨州市二轻日用品丝织厂

很多都是创造过品牌效应,甚至有过出口业务的企业,就这样一批批都败落了。

据说当时,滨州市有人去上海,去五金交电百货大展销的地方,看见一堆一堆的人在抢购五金工具和丝织产品,这人也去抢了,好东西抢不上怎么办?

可等抢到手了,一看,工具箱上印的是“滨州市工具厂”和“滨州市二轻日用品丝织厂”,只能是悻悻地一笑。

也许这个例子有水分,但确实反映了这些企业当时的发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