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夏夜颇为清凉,尤其是,这会议室窗外正对着潺潺流动的内金水河,习习凉风吹来,带着丝丝水汽,让人精神一振。
歇了一会儿,向南又回到案前,将那张北宋时期的绢纸铺展开来,一手拿起毛笔,笔尖轻蘸墨汁,缓缓落笔。
在落笔的瞬间,右眼的“回溯时光”又重新开始回放。
而在这一刻,向南仿佛听到了王希孟的喃喃自语:“山水画,当用皴法。皴法种类繁多,各有妙用。
披麻皴中锋运笔,圆而无棱,弯曲如兰,线条遒劲。
卷云皴,屈曲迂回,向心环抱,犹如云彩。
小斧劈皴,笔线细劲,顿挫曲折,如刀砍斧劈。”
王希孟侧头凝眉,思忖了片刻,忽然眉心舒展,笑道,“我作此画,当用荷叶皴,亦刚亦柔!”
向南听懂了,这是在选择最合适的山水画技法。
荷叶皴,因皴笔从峰头向下,其皴法结构主体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
荷叶皴常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出现的深刻裂纹。
荷叶皴的外轮廓亦柔亦刚:柔美的,用于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冲刷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刚劲的,则用于表现北方的高山峻峰。
向南如同一名虔诚的学生,在认真领会千百年前的老师的传授。
这是一次跨越了千百年时光的教学。
这是一场跨越了空间纬度的会面……
……
刘老、齐老和楚老等老专家们团团围坐,在他们面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两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