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就在这时,御窑厂的把头,一个年纪和唐英相仿的老者,一脸凝重地开口道,

“一十七种釉彩,一十五层纹饰,瓶腹还有一十二幅开光图案……烧制成功的几率,近乎于无。”

御窑厂的把头,又称作把桩,是烧窑时专门看管窑厂的人。

这是一个很牛皮的职业——窑厂里的人行自走温度计啊!

清代烧窑是没有温度计的,但是烧窑又需要判断窑温。

这时最需要的就是经验和技巧,这是只有把头才有能力做到的。

判断窑温有好几个办法。

一个常用的办法就是,在窑里靠近观察口的地方,放几个瓷土捏的圆锥,叫火照。

它在高温时会变红、变软,然后还会弯下来。

把头在看窑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用铁钳夹出一个火照,看它变软的程度,从这里就可以来判断大概的温度。

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办法就是,朝窑口里吐一口口水,口水在蒸发之前,会变成小水珠不断跳动。

据说,厉害的把头,能够根据水珠跳动时的高度,来判断窑内的温度。

当然,把头的工作远远不止判断窑温这么简单,他还要控制窑温。

此外,在装窑烧制之前,把头还需要把不同温度要求的瓷器,安排在合适的位置。

在有的窑厂里,这个工作有专门的师傅来负责完成,就叫作满窑师傅。

总而言之,把头是一个窑厂里,能否成功烧制瓷器产品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