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天下一统,再无战事,便可集中全天下之人力物力,来为自称“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秦始皇修建皇陵了。

向南看到这里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

后人说,秦始皇是个暴君,律法严苛,犯一点小错就会遭受刑罚。

别的不说,光是让丞相李斯督造秦皇陵时,便征召了“70余万刑徒”。

整个秦国才多少人?光是罪犯就有70多万人,这还能不是暴君?

实际上,骊山陵墓的服役人员,《史记》中是这么记载:“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隐宫”一词,在徐广《史记集解》的解释是:“为宦者”。

在先秦时代,宦官并不等同于太监,而是指,在宫中内廷任职的人,比如皇帝的亲近侍卫,就属于这一类。

至于后面的“徒刑”,可不等于“刑徒”。

“徒”在先秦时代,有士兵的意思。

“刑”,才是指的刑徒。

……

三月中旬,打完仗回来的青壮年们都已经休整完毕,该养的伤也养好了。

趁着这空档,粟还带着众人,来到挖掘陶土的地方,好好地清理了一番。

重也已经将制作陶胚的模具,全都修葺一新,各个窑口也都走了一遭,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