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彩绘陶,重这些人也是轻车熟路,之前也不知做过多少了,但对这陶俑,却是不敢轻易上手。

八十多个屯长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好几日,总算是讨论出了个结果。

各家都做一个彩绘陶俑出来,最后从中选择最好的几个,送到少府老吏处去。

商议已定,众人便立刻开始行动了起来。

重也不例外。

回到制陶工地上,他并没有立刻着手给陶俑着色事宜,而是站在一尊已经烧制好的陶兵俑前,细细地观察了起来。

这尊兵俑全身灰色,尽管高大威猛,然而眼神都是灰色的,缺少了精气神。

再仔细看去时,重便发现了问题——这陶兵俑身上密布着细细毛孔,用手一摸,粗糙之极。

要知道,彩绘要求毛细孔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宜太滑,也不能太涩。

而如今这种陶兵俑,显然是不符合着色要求的。

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兵马俑在烧制之前,就必须进行处理,方能在烧制之后再进行着色。

这种处理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在陶俑俑胚入窑烧制之前,就在其表面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

想到此处,重便立刻派人去通知其他人这件事,自己则亲自动手,开始给还没有入窑烧制的俑胚表面,涂抹细泥。

其他人见状,也一起跟着干了起来。

几天之后,当这一批重新处理的陶俑烧制之后,重便发现,这批陶俑身上的毛孔不多不少,不滑也不涩,正好符合彩绘的要求。

但为了彩绘的附着力更强一些,重又让人在陶俑身上涂上了一层薄薄的清漆。

之后,重便正式开始对陶俑进行彩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