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页

向南恍然,他之前也在网上看过“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其他候选人的资料,这位李哲飞可不是一位普通的焊接工人,他不仅获得过“华夏技能大奖”,而且还是大家眼中的“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

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哲飞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而且,他牵头的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完成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4项获得国家专利。

这可是位大牛人。

“向南,你很了不起啊,年纪轻轻的,就为咱们国家的文物修复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

李哲飞扭头看了看向南,一脸佩服地说道,“不说别的,就你重新研发出的那个古书画修复绝技‘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就能为国家挽救无数价值不菲的古书画,了不起,了不起。”

“李老师说笑了。”

向南连连摆手,由衷地说道,“您为咱们国家的高铁提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才是真的值得敬佩。”

“哈哈,咱们不一样。”

李哲飞哈哈大笑起来,抬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向南,说道,“我是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你是为国家的文化传承做贡献,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啊,原来你就是那个在故宫里修文物的向南。”

在一旁听了好一会儿的葛福生这会儿才晃过神来,他抬手拍了拍自己的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这个人平常不怎么关注新闻,一时间没想起来,真是抱歉啊。”

向南和李哲飞对视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实际上,他俩也不怎么关注新闻,包括坐在这里的其他人,都不是同一个行业,谁会花时间去了解别人?

要不是因为评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需要了解一些其他候选人的资料,估计他们彼此之间永远都不可能有交集。

向南和李哲飞、葛福生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一些诸如“京城很冷,但我们春城更冷”,或者“京城的豆汁儿这么有名,可谁知道那么臭气熏天”等一些毫无营养的话题,纯粹就是为了打发时间。

随着颁奖典礼开幕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嘉宾进入了万人大礼堂,现场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现场也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