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窑口之外,晋省的介休、盂县、平定和阳城窑也都生产白瓷。
向南之前在挑选白瓷残片时,为了在整体上保持一致性,挑选的白瓷片,白度大致相当,一眼看过去,几乎分辨不出来。
这也是由于白瓷的釉色也分很多种,比如青白釉、甜白釉、猪油白,以及象牙白等等,实际上也是因为白度不同而有所区分。
将这些碎瓷片全部清洗完毕之后,向南将它们放在一旁晾干,然后趁着这间隙,开始调配黏合剂。
等黏合剂调配好了之后,那些碎瓷片也差不多晾干了,他先将一块完整的高脚底座取出来,然后拿了一块碎瓷片拼对了一下。
这些碎瓷片实际上早已经拼对过了,实际上在那堆碎瓷片里,是两边茬口最接近的。不过,由于两块残片原本就不是一个整体的,因此,两边的茬口并不能完美对接。
向南将碎瓷片往底座上的茬口拼对了一下,然后从工具箱里拿出小锉刀,细细地锉了起来。
他并不是要将碎瓷片上的断茬全部磨平,方便粘接,而是尽量在对这些碎瓷片损伤最小的情况下,使得两块残片之间的茬口能够完全咬合。
这当中不仅需要考虑到两块残片的拼对粘接,还要考虑到整件器物最后能否拼对到位,相当的复杂。
第0760章 这500块,花得真值
向南用小锉刀轻轻地在那块小残片上锉了几下,然后又和那块大一点的高脚底座残片的断口处试了试,发现两者之间的茬口已经能够吻合了,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用小竹片挑了一点之前调制好的黏合剂,在断口处涂抹了薄薄的一层,然后再将两块残片的茬口对准,轻轻地对接在了一起。
一直等到黏合剂干燥之后,他才松开了手,翻来覆去地观察了几遍,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之后,又继续拿起另外一块残片拼对起来。
老杜和小钱两个人没有离开,一直站在向南身后的两侧仔细观看着。
这修复室里虽然也有一名博物馆退休之后返聘来的古陶瓷修复专家,但这位专家毕竟年纪大了,而且他的古陶瓷修复水平,和向南根本就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因此,像这种近距离的观摩机会,实际上是很少的,老杜和小钱也都很珍惜。
两个人站在向南的身后,静静地观看着,一言不发。
渐渐地,随着那些古陶瓷残片被一块块拼对粘接起来,他们也大致看出向南的打算了,他是要用这些不同年代不同窑口的碎瓷片,拼凑出一件白瓷高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