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对明末清初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被尊为“写生正派”,影响波及大江南北,史载:“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
相对于他在画坛上的卓越成就,恽寿平的坎坷人生,却如同传奇故事一般,一生都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
……
清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清军入关后,一路南下,在江都、江阴、临安等地开展大屠杀,一时间,江浙等地流血漂橹,南下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拖家带口逃难的老百姓。
“父亲,此次南下,我们还会回来吗?”
在临安的一个码头上,看着临安港上来回穿梭的船只,一位年仅十多岁的小男孩,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仰头看着站在自己身旁的一位读书人打扮的中年人。
这小男孩,就是年方一十五岁的恽寿平。
他出生于武进的一个世家大族,曾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祖父则是万历年间的国子监监生。父亲恽日初是崇祯六年贡生,大学问家刘世周的高足。
堂伯恽本初,明朝著名山水画家,崇祯十七年弃官归隐。堂伯恽厥初,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任湖广按察使。堂叔恽于迈,崇祯年间曾任知县,明朝灭亡之后便弃官遁入空门,四处云游。
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恽寿平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自幼聪慧,“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被人称作为“神童”。
“会回来的,这是我大明的江山,鞑子早晚会被打败的。”
恽日初听到儿子的话后,伸出温暖的大手轻轻抚了抚他的小脑袋,语气低沉地说道,这话既像是回答儿子的问题,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四年之前,恽日初由于不满朝廷的腐败统治,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天台山隐居,原以为能平平淡淡过一段日子,孰料,天不遂人愿,大明江山竟溃烂至此,让鞑子的大军一捅就破。
只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父亲,小弟,咱们快上船吧,船老大在催了。”
恽寿平的二哥背着包袱,手里也提着行李,站在父亲的另一边,催促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