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郑奂当初在画《耆英会图》前,对与会诸人的形象大部分都有了解,没见过的两人在后来也都亲自上门拜访,因此图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本人的真实面目。
而这幅《文潞公耆英会图》是按照郑奂原本临摹的,因此十三位参会者的形象都有可作为标准像列入文献典籍的可能,这是对史籍资料极为重要的补充。
其次,这幅古画气势恢宏、形象生动,山峦的皴擦笔触精纯,山顶呈平头,正是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风格,而树木的刻划,以点染为主,又与北宋大家李成的手法一致,因而作者虽然佚名,但不难看出是北宋一位绘画高手。
最后,这幅古画,很可能是文彦博请人为自己临摹的那幅原稿。
一般情况下,如果这幅画不是文彦博家传,后来填上的画名应该是“洛阳耆英会图”,这样才与传统的名称一致,而“文潞公耆英会图”,可以解释为文潞公(即文彦博)家藏的“耆英会图”。
如果这幅《文潞公耆英会图》真是文彦博请人摹绘的原作,那它的价值就真的无法估量了。
可是,这幅《文潞公耆英会图》在几年前还参加过拍卖会,怎么就忽然受损需要修复了呢?
向南一肚子的疑问,可现在显然不是提问的好时候,人家布罗迪·泰勒正在给他出难题,问他敢不敢上手修复呢!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和布罗迪·泰勒对视了一眼,一脸淡然地笑道:“泰勒先生这是在考我了,文物修复师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修复文物吗?有什么敢不敢的?”
“哈哈哈!”
布罗迪·泰勒先是一愣,紧接着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举起手中的酒杯和向南的杯子轻轻一碰,说道,“是我小看向先生了,那明天早上的时候,我就在博物馆里静候您的到来。”
说着,他一口干掉了杯中的酒,和向南笑了笑,又和戴维斯等人打了声招呼,这才施施然地离开了。
这时候,酒会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到场的收藏家们纷纷走上前来和向南搭讪、道别,这些人原本就是生意场上的精明人,自然懂得“不见兔子不撒鹰”的道理,搭讪归搭讪,但在没见识过向南的文物修复水准之前,没有一个人会直接开口邀请向南为自己修复文物。
向南也不是第一次跟收藏家接触,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失望的情绪,谁来搭讪他都是一副笑脸相对,态度好得很。
站在一旁角落里的朱熙看到向南的模样,忍不住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老板原先不这样的啊,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还不是为了赚钱养活你们这一帮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