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1页

向南伸手接过古董盒,将它放在工作台上,伸手将里面的瓷器残片全都取了出来。

和平常的古陶瓷碗、碟、瓶这一类的瓷器残片有所不一样的是,这件越窑秘色瓷器的残片非常不规整,有的呈圆柱状,有的则干脆看不出什么形状来,这对于修复师而言就比较麻烦了,要将这些残片拼对起来就很费事。

向南随手拿起一块瓷器残片看了看,外壁上釉色呈天青色,上面还分布着一道道细小的绒毛状的纹饰。

据文献记载,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命令烧造瓷器专供钱氏宫廷所用,并入贡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称越窑瓷为“秘色瓷”。

但关于“秘色”究竟是指什么颜色,一直以来人们对此众说纷纭。

一直到1987年4月份在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账上,这批瓷器的确记载为“瓷秘色”,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秘色瓷”。

这批“秘色瓷”除了其中两件为青黄色之外,其余的瓷器釉面青碧、晶莹润泽,如同湖面一般清澈碧绿。

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来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大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

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色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而向南手中的这件北宋越窑秘色瓷鹿,施釉均匀,润滑光泽,从残片的断碴处也可以看出,它的质地细腻,胎质呈浅灰色,但它并不像目前出土的秘色瓷那样是青黄色或青绿色,而是天青色。

那它究竟是不是越窑秘色瓷呢?

第1423章 瓷片收藏

事实上,目前越来越多的越窑青瓷被今人认定为“秘色瓷”,但确确实实有据可考的“秘色瓷”,仅法门寺出土的13件而已。

至于夏振宇从海外收藏家手中收来的这件残损古陶瓷鹿,究竟是不是越窑秘色瓷,还真不好确定,说到底,向南也没见到过真正的秘色瓷器,自然也没办法去鉴定这件瓷鹿究竟是不是秘色瓷。

不过,古董收藏,玩的就是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乐趣,尤其是这件瓷鹿无论是瓷胎还是釉色,都有着精品瓷器的底蕴,想来即便不是秘色瓷,它的“出身”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向南将手上的这块瓷片残片观摩了一番,又重新放了回去,转头看了看夏振宇,笑着说道:“老爷子,那我现在开始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