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向南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留着一头棕色浓密卷发的爱德华手中,居然也有一件供御建盏,只是很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只建盏居然破损了。
想到这里,向南对爱德华点了点头,说道,“爱德华先生哪天要是方便的话,就将这件乌金釉供御建盏带过来看一看吧。”
“好,真是太感谢您了,向先生!”
爱德华一听,顿时大喜,忍不住连连点头。
这会儿,克劳德也反应过来了,他抬起头来看了看向南,有些迟疑地说道:“向先生,我手上也有一幅残损的南宋画家牧溪的作品《猿戏图》水墨纸本立轴图,只是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古画算不算得上珍罕……”
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川蜀人,南宋时期的一名僧道画家,擅长画山水、蔬果和大写意破墨,其画作笔墨淋漓,颇具禅意。
但在当时的文人画领域,圈子里对牧溪的评价很低,比如元人汤垕([hou])所著的《画鉴》中曾说道:“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
明代的朱谋垔([y])在《画史会要》中也评价称:“法常号牧溪,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也正是因为大家对牧溪的评价不高,因此,他在国内留下的真迹作品极少,大多数都被日本僧人带到了日本,并受到了日本极大的重视。
牧溪的《松猿图》对日本的禅画影响很大,甚至还被评价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他在日本所受到的尊重由此可见一斑。
牧溪的传世之作《观音、猿、鹤》三联幅、《龙、虎》对幅、《潇湘八景图》、《远浦归帆图》等目前都收藏在了日本。
据说,当时的日本幕府将收藏的华夏绘画按照上、中、下三等归类,而牧溪的画则被归为上上品。
对于这位南宋画僧的作品,实际上向南接触得也不多,因此对于他来说,这一类的古画自然也算得上是珍罕之作了。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对克劳德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幅《猿戏图》,克劳德先生也可以带过来。”
“谢谢向先生!”
克劳德也大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担心向南是以市场价来衡量古董珍罕与否,要是这样的话,他和几个收藏家朋友手里的残损古董加起来,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