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邻居们都吃过了小龙虾,心里笃定地认为卖这东西应该能赚钱。
都琢磨着黄道舟家的小店开张一定要去买一盆捧捧场,凑份子“请会”而已,又不是直接借钱,因此只要手里有几十块钱的人家都愿意帮帮忙结个善缘。
年近半百的黄道舟是土生土长的本街人,当然知道邻居们的经济水平,也大体知道哪家能交往,哪家不是个东西。
他当然都是去有根基、有脸面的而且不穷的人家。
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居然没有一家拒绝,黄道舟在邻居中“请会”大获成功。
一家出十五块钱,不算上自己家一共拉了三十户,得到了四百五十块钱。
黄道舟现在的面子大了许多,在煤球厂“请会”也是顺风顺水。
祝厂长现在跟黄道舟关系好得很,不仅仅是因为黄道舟主动示好的缘故,还因为黄道舟后继有人。
那是因为他大姨家的孩子孙强经常在他家谈黄瀚在学校的表现。
祝厂长知道连实验小学的一把手朱校长都对黄瀚另眼相看,那孩子的作文还发表在《少年文艺》上。
学而优则仕,祝厂长认为黄瀚成绩好、口才好、聪明伶俐,保不准日后辉煌腾达。
黄道舟家属准备做个体户在街上买房子开店,他第一个拿钱表示支持,还高调表态个体经营符合上面的政策,应该予以支持。
他帮着喊人‘入会’,接下来不少同事们一人掏了十块钱,一共有二十四人参加,到手了二百四十块钱。
三天时间就筹到了六百九十块钱,加上家里现在就能够拿得出的五百七十多,资金总量达到一千二百六十块。
即便那三间一厨带院子的房子人家咬死九百块一分钱不让,钱足够买房子维修后开店了。
黄道舟乐不可支,满满的都是成就感,都有些陶醉在对未来的憧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