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确实如此,这时没有分田到户,人民公社社员每天都得下田上工。

农村人的三伏天真不好受,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可见一斑。

秀儿道:“姑妈让我去帮忙,只要管吃管住,哪怕不给钱我也乐意呀!干嘛要等到明天,我现在就去好不好?”

玉儿听到这话急眼了,道:

“我也要去,我不要在生产队上工,那些二流子成天都在说下流话,姐姐不在身边,他们肯定更加瞎说得满口吐沫星子。”

黄瀚舅舅家六个孩子,四男两女,两个女儿排行是老三、老四,上面两个哥哥,下面两个弟弟。

老大张月生、老二张菊生已经结婚分家单过。

现如今老二和仅仅十六岁的老六张吉生今年跟着建筑队去了东北,应该是参加建设大庆油田。

三水县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一半以上的乡镇都有建筑队。

八零年开始,应该是有一两万建筑工人在参与建设大庆油田。

这个工作给许多已经穷得快撑不住的农村家庭带来了希望。

一个农村家庭只要有一个人能够进入建筑队去东北干八个月,哪怕只是一个卖傻力气的小工,回家后都能分四五百块钱。

东北很冷,建设大庆油田的建筑队一年至多能够干八个月。

为了赶时间,来自三水县的建筑工都是玩儿命干,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干劲儿,不知道吓住了多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人大哥。

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一天干十二个小时的工作精神,使得三水建筑打出了自己的名头,后来成为三水县支柱产业之一。

黄瀚至今都记得六小张吉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