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牌”专卖店一月份的销售迎来了火爆行情,三水县专卖店平均一天的营业额达到三四千块。
这完全是三水县人民的平均收入明显提高,使得更多人舍得买一两件现成的好衣服过年的缘故。
改革开放的红利体现了,总共十家专卖店都是生意兴隆,年底属于销售旺季,这段时间黄瀚家净赚了几十万。
腊月里玉儿、张玉兰、俞勤等等主要负责人盯着专卖店忙着增加销售额,顾不上扩张。
正月里是淡季,黄瀚给她们的计划是在杭城找两处、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找到一处营业面积不低于二百平方米的门面房买下,争取利用两个月时间能够把六家专卖店开起来。
八四年年底苏南省所有的地级市都必须有“风牌”专卖店,江南的县城争取覆盖三分之一。
模式依旧是个体户,店长是经营业主,一个专卖店的雇工人数基本上不超过八个。
做服装的个体户太多了,专业售卖“风牌”服装堂堂正正,接受“新风服装箱包厂”统一管理、使用统一标识,店招和装修采取统一标准无可厚非,用不着担心出事情。
黄瀚定下每个专卖店必须能够提供员工住宿、吃饭的模式有利于扩张。
进入腊月,玉儿、俞勤她们就在各专卖店安排了来自三水县的几十个临时工,都是初中毕业的农村姑娘,年纪小的只有十五六,年纪大些的也不超过二十岁。
用不着担心被举报用未成年人工作,这年头没这讲究,原本轨迹黄瀚高一肄业进国营单位上班时十六虚岁,实岁才十五,妥妥的是个未成年人。
八十年代初期,高中录取比例很低,职业中学才刚刚起步,根本不能满足诸多初中毕业生就读。
十五六岁正是绝大多数少年初中毕业的年纪,哪能不容许他们找工作?
专卖店的组长、副店长负责教这些临时工,能够适应工作的留下,三个月后签合同。
组长、副店长教得很用心,因为留下的姑娘们将要成为她们的手下,她们的销售提成直接影响组长、副店长的收入。
做服装零售生意最忙的时间段就是腊月,这时每家专卖店增加五六个甚至于更多临时工,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较好的锻炼,也能够减轻正式工的工作量。
总而言之,怎么卖东西容很易学会,这些临时工都经过秀儿、玉儿等等面试过,不可能有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