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页

店长也是来自张家庄的农村姑娘,也姓张,叫张秀芝,算是张芳芬的本家侄女。

她现在已经没了土气,有了点职业女性的自信,她还建议苏州完全可以再开一到两家“风牌”专卖店。

苏州分店月营业额超过十万,减去一切开支和税费,纯利润不低于两万。

再买两处楼上楼下三四百平方的门面房开分店完全可以有。

张芳芬答应了,并且交代张秀芝接下来就可以找房子洽谈,最后秀儿、玉儿或者她来拍板办房产过户手续。

张秀芝积极性很高,她是店长,职务工资是五十块。

如果苏州的专卖店在她手上发展成为三家,她理所当然升副经理,职务工资就能拿到一百块,加上基本工资和平均奖,月收入接近二百块。

派往外地的所有职工还比在三水县上班的多二十块钱一个月的补助费。

一般情况下几个店员拿出补助费就足够一日三餐,还能够保证有一顿肉菜,工资和提成基本上能够攒下来。

因此这些农村姑娘根本不介意背井离乡,因为她们都是集体活动,住专卖店楼上的集体宿舍,轮流值日忙一日三餐。

生活无忧无虑,一般店员的工资、提成达到九十块钱左右一个月,这样的收入跟在三水县其他单位上班的同龄人相比,达到双倍还不止。

这些姑娘得到了好工作后还给同学、邻居介绍,“风牌”专卖店招人时基本上用不着广告宣传,自然就有人找上门。

这其实也是普遍现象,八十年代初期,农民工太多了,找个工作真的不容易,所以才有了一个词汇“盲流”。

这时办厂最容易的事就是招工,跟两千年后截然不同,不可能有老板为找不到工人发愁。

……

黄瀚回到家的当天就有了两个好消息,黄馨中考的成绩排名全县第三十六,稳当当被实验中学高中部录取。

还有个好消息是天桥百货的原始股买着了,首都那边的工行已经寄了挂号信,没几天黄瀚家就能拿到新中国的第一家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