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不是油腔滑调的人,确实面临生活困难,因此安排他们来陶元明这里做营业员,一个月能够多拿三四十块钱工资。
由于被兼并后绝大多数职工收入增加了超过三成,原建材机械厂基本上是平稳过渡。
“全力企业”生产风机盘管的同时在研发柜式空调。
所谓的研发也不正规,以山寨、仿制为主,其实就是把买回来的日本产品拆开揣摩。
以当下“全力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可能生产得出压缩机和自控模板,这些配件必须想办法进口。
黄瀚心里有数,知道进口德国或者日本生产的压缩机、自控模板生产空调是起步中的国内空调厂家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空调厂不少,杂牌子很多,但是赚到钱后知道下大本钱研发的就没几家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八线
“全力企业”也走进口主要配件生产自有品牌空调这条路。
但是要争取早日使得“全力”空调整机国产化。
黄瀚知道家用空调发展的大方向,不知道具体细节,这已经足够了,可以在面临重大决策时避免犯错误。
必须加大研发投入,还得跟高校合作。
这都是后话,有钱才有办事能力,才会提升企业的形象,才会吸引高端人才投靠。
否则一个县城的工厂,连中专生、大专生都不愿意来。
现在的高校国家包分配,往往大学生都被部属大单位或者政府包圆儿了,三水县基本上轮不到本科生,研究生只听说过没见过。
怎么才能吸引人才?讲奉献、比贡献?在世风日下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基本上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