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页

更加尴尬,参与谈判的几人都领教了,耍小聪明没有用,人家是有大智慧的!

厂房、地皮的估值上不去,那只能来讨论现有设备的价值。

毕竟七家厂子一直都在生产,四家一直盈利良好,其余三家也没有出现巨大亏损。

参与谈判的秦昆仑、陈义华等等哪有可能认可那些设备都是废铁,要求至少算五百万美金的估值。

秦淑洁的答复很干脆:“只要你们能够拿出这些机器的国际价格依据,我们可以按照使用年限和国际惯例折旧。”

额!这根本做不到,如今的国际市场上怎么可能有这种六十、七十年代的玩意儿,人家又不是搞古董收藏。

国内二手货的价格倒是有,估摸着人家根本不承认。

为什么?计划经济下,什么工业品都紧俏,个体户想要买机器拿不到计划,只能买旧货,纯粹是伸头挨宰。

秦昆仑、陈义华等等都知道这种价格是政策因素造成的,哪里好意思拿上国际谈判桌?

这回陈义华接话,他道:“我们的设备没有跟国际接轨,无法得出美元计价,贵方的要求我方无法满足。”

秦淑洁道:“既然如此,你们就不应该随口说出五百万美金的估值。”

“可是我们的设备都是保养良好正在创造效益的,六七千工人都在使用这些设备,给出五百万美金的估值很合理!”

说机器保养良好倒不是虚言,这段时间七家厂子都在整顿厂容厂貌,每一台机器都擦得铮明瓦亮。

再有就是一句俗话“久病成良医!”机器老旧三天两头坏,因此每个工厂都有不少机修工。

厉害的机修工真的能够做得到闭着眼睛把机器拆开在组装起来。

这一次为了迎接合资,七个厂子所有的干部、职工都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