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舟也笑:“小子只是实话实说。”
彼时堂下已经开始说书了,王自清端了茶杯嘬了口茶,微闭上眼,手指无意识的敲打着桌面,再不言语。
陆舟也放松身体,轻靠在椅背上,听堂下喝彩不断。
直到整场说完,江子义还有几分意犹未尽,笑道:“这故事当真是悬念迭起,哪日茶楼再说这故事,我一定还来听,这许多细节都值得好好推敲的。”
王自清也睁开眼看着陆舟,道:“我常来陆家茶楼听说书,也常和陆掌柜闲聊。听陆掌柜说茶楼说的话本都是他幺弟拿出来的,我还一度好奇陆掌柜的幺弟是哪位,没想到我们竟有机会坐在一处喝茶。”
陆舟笑道:“这话本也有我师兄的份儿,我们到处淘话本交给茶楼改编,算入了股的。”
王自清倒也没刨根问底,他道:“这话本里所说的验尸法当真可信?就是不知话本出自哪位高人之手,若有机会应当去拜访拜访。”
江子义也跟着点头:“蒸骨验尸,简直闻所未闻。不过这书中说的又似乎很有道理,验尸之重竟可让多年冤案重现,平反冤屈。只可惜被冤者也早被处以死刑,虽得清白,却也只剩白骨一堆,着实让人唏嘘。”
陆舟道:“所以死刑之案件的判决尤为重要,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哪怕冤屈被洗刷,死去的人也活不过来了。而要对犯人判处死刑,最要紧的就是要查明案情的线索以及实情。若要查清楚这些,首要的就是依靠检验勘察的手段。人犯是生是死,断案是曲是直,冤屈是伸张还是铸成,都是根据勘验结果所下的结论。若今日我没有看到宋显的尸体,那等到宋家将人入殓,我们恐怕再难取证,那吴槐的罪名就坐实了。可他明明不是凶手,却要承担凶手应得的惩处,而真凶却逍遥法外,这岂非天大的冤情!不止是对被冤枉的吴槐,对于死者宋显来说,他亦没有得到应有的正义。”
陆舟这一番话让王自清心头一震,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还不足十五岁的少年。他问陆舟:“你用在宋显身上的验尸方法是你的先生教给你的?”
陆舟摇头:“是我自己从书里看到的。我只是照着书本上的说法粗粗的检查了一遍宋显的尸体,验尸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只是我们并不重视仵作,且当下绝大部分仵作的水平尚且不够。真正拔尖的仵作是可以协助上司断案的。因为在一桩命案里,尸体才是最关键的。而接触尸体最多的人就是仵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