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没有什么可拉拢的价值,其他人也就懒得找事。

杨陵在工作上就没有什么人来捣蛋。

虽然辛苦,但没有什么危险。

余颖终于放心了,因为低调活着就好。

其实早先杨陵不是不聪明,也知道皇帝的想法。

但他心里那时候,有那种文人士大夫的士为知己者死这种思想。

觉得应该为明主死而后已。

后来被余颖点破,他和皇帝之间绝对不是士与知己的问题。

死而后已就算了吧。

他要是死掉,孩子们该怎么办?

一旦他这个人从纲常里挣脱出来,自然不会傻乎乎做什么忠臣。

自然是怎么活得长久,就怎么办。

时间就如水一样过去,一转眼已经快三年过去。

这几年,杨陵还是很忙的。

常常是忙着下田。

甚至跑到外面去指导。

好在余颖在,不然孩子们都没有人带。

杨家的日子有条不紊。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所以她带着云双姐弟两个人,出门到菩提寺上香。

大宝兴奋极了。

这古代的社会里,孩子们很难出来一趟。

这一次是因为甄氏的去世,已经满了三周年。

出了孝期,松快一下。

另外她带着两个孩子,给甄氏去点长生灯。

正巧的是,在寺庙门口附近,杨家人遇到长安侯府的人。

两家人见面时,都是装作没有看见对方。

因为两家人已经闹翻。

前不久皇帝清点国库时,才发现里面空荡荡的。

他吓了一跳。

银子哪?

银子不见了。

多了不少白条。

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查,才知道国库的银子,已经被京城里的官员借空。

好嘛!

当初他觉得官员的俸禄不多,有可能不够花。

就下了一道圣旨,允许官员借国库的钱。

过了这么些年,才发现只有借没有还的,所以国库空下来。

怎么能这样?

有借有还才可以。

只借不还是怎么一回事?

当他是傻瓜!

皇帝大怒。

就下了圣旨,让所有借款的官员,必须归还借国库的钱。

如果不归还,就拍卖他们的家产。

官也不让当。

有爵位的,还要除爵。

长安侯府也是被追债的一家,老侯爷在世时曾经借了不少国库钱财。

原本这件事,甄家人都忘记。

可是户部给了通知,不得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