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极为费钱的。

书本、笔墨纸砚、考费等等都要钱。

那么漂亮的儿女,可以换一大笔钱,很合适。

这么做的人还真的不少。

郑王知道后,觉得这种读书人就是真的考上进士,也不行。

连儿女都不在意的人,还在意什么?

郑王觉得这是一个突破口。

在他们眼里,一个进士都不算是什么。

更何况是举人、秀才。

都是蝼蚁。

但普通老百姓里,秀才已经是很不错的。

可以说,很多人终其一生就是想要成为一个秀才。

那么,有必要考虑一下品德问题。

郑王就给皇帝说,建议这一次官府的人,加大了对买卖人口的管理。

另外,他还建议出了一条新规定:那种家里卖了儿女的人家,三代不允许参加科考之类的考试。

这就是卡住那些想要参加科举的人。

有人不服气。

结果被劝说:父母爱子女那是天生的,如果连儿女都不爱,怎么让那些人当官后,爱民如子?

难道他不会为了钱财,把治下的子民也有机会给卖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

因为有前科。

这种人绝对不可以当官。

还别说,这一个措施出来后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让那些为了钱,就把女儿卖到青楼里的歪风一下子止住。

虽然还是有买卖人口的。

但那种家里还过得下去,只是为了钱,把孩子推进火坑里的行为大为减少。

在新规定后,那些卖女求富的,大多是被人嘲笑。

那些还有些良心的,就要求赎回女儿的。

也有人带着钱离开这里,重新开始。

而剩下的人,大都是没有地方可去,他们太小。

皇帝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做。

还是郑王妃出面,建立一所专门收养这些孩子的地方。

对于郑王夫妻,皇帝是比较信任。

怎么也不会,把自己独生嫡子卖了。

成芳终于躲过这一次劫难后,松了一口气。

因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底下人,竟然买了一个王爷的儿子。

最终搞得所有的计划夭折。

让她知道,就是有了金手指,也不是万能的。

不得不另外想办法。

这其中余颖起的什么作用,就没有人发现。

她很满意。

这是为了杨家的安全。

齐王在这件事情吃亏不小。

幸亏那些人一顿攀咬,让其他王爷也跟着倒霉,

但这些人都知道,一定是齐王。

所以一个个都是在各个方面,给齐王下绊子。

让他成为一个靶子。

齐王又气又怒,又不得不忍着,一时间不敢乱动。

加紧和成芳商量怎么办?

他们两个各有自己的打算,但此一刻是相互帮助的。

余颖并不认为成芳会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