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城里的消息,余颖可是一直有来源。

正所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重用的官员,大都已经退下。

一方面是他们年纪大。

一方面是新帝要自己的心腹。

这种形式下,那些在先帝时,就不怎么得到重用的勋贵。

只怕是会遭到厌弃。

尤其是那种没有脑子,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的人家。

绝对是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说这个魏国公府的人。

现任的魏国公的前辈和同辈都死在战场上。

他就是最小的一个,其母坚决不让这个儿子再上战场。

宁可他变成一个纨绔,也不要儿子早死。

家里的男性长辈都战死,就这样公府就渐渐成了花架子。

后来的男丁里,既没有先人英勇不屈的精神,连老祖宗的枪法都没有练习。

根本不会走武将的这条路。

又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

靠的就是祖先留下的荣光。

那些子弟一个个都是娇生惯养的。

其实都被那个老夫人给养废了。

余颖得出这个结论。

尤其是那个小爷,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小小年纪,就特别喜欢和漂亮女孩一起厮混。

嗯,倒是有几分贾宝玉的感觉,但更加霸道几分,已经进入熊孩子的地步。

还必须让女子给他涂药?

谁给他这个资格?

要是在现代社会倒还好说。

当然就是在现代社会,要是遇到小爷这种人,还是不要搭理这种人。

给他帮助,还要分什么男女,有病!

在古代就根本不能和他连在一处。

说古人淳朴,也淳朴。

但说愚昧,也是相当愚昧的。

尤其是一旦遇到男女问题,不管是谁的错,先坏的是女人的名声。

就算是海宁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和那个小爷又什么交集,传出去也不好听。

传出去的绝对是艳名,小小孩子都看中的,一定是个美人,一个女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这种名声。

余颖在整个事件发生后,知道即使海澜不是县主之子,也不会应允那个小爷的要求。

魏国公府属于勋贵。

说到底,勋贵和文官是两个团体。

勋贵和文官是很有区别的,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交情。

就算是海澜因为得罪了魏国公府,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说不定会被文官认为是有风骨之人,倒是有利于海澜在官场上的发展。

因此余颖就让阿一一直没有出面,也没有动手,就看着事态怎么发展,谋定而后动。

等到长安出现后,余颖就知道大势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