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过去,萧氏也是在成长中的,看得更加清楚。
其实侯府的世子之位有什么用?
要是没有真材实料。
就是草包一个。
勋贵之家想要延续下去,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不是快速转型,走文官路线。
要不去边关打仗。
走武官路线。
但不管那一条路,想要走下去。
都有要自己的真本事,而不是一个世子的名头。
这些年来,萧氏看多了,知道侯府的爵位又不是世袭罔顾。
再传上几代后,京城里权贵里就彻底没有了位置。
顶多是手里有点钱。
而整个家族最终都成为平民百姓。
大乾朝早年的勋贵们,一个个大都是没有延续祖先的辉煌。
那些伯府之类的,大都是烟消云散,还不如文官。
只要能科考出来,就可以当官。
她才会紧抓大儿的学习。
而等萧氏发现大儿子的心理问题后。
有种冥冥之中,上天在报复她的感觉。
一步错,就是步步错。
很多时候是满盘皆输的情况。
萧氏在心里颇多思量。
在她看来,这一切就是报应。
当初嫁人时,就应该劝阻爹娘,不要借钱办嫁妆。
干嘛打肿脸充胖子?
最后是害人害己。
婚后他们夫妻情深,却抵不过现实,劳燕分飞。
再一次归来时,插足于别人的婚姻中,导致大错铸成,不得安生。
只怕海氏是早就发现不少的问题,才会早早脱身而去。
连自己的孩子都给弄走,和靳家断开。
整个过程,干的十分漂亮。
萧氏自认为自己做不到。
她对余颖的心态是,有些警惕加佩服。
只怕海氏早就看出来侯府的问题,却没有吱声。
人家只是默默地看着,就看侯府的人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还在找寻着机会准备脱身,最终是他和她的相见,让海氏找到机会。
在她从侯府脱身那一刻起,侯府的人和事情,就什么都没有和她有关系。
萧氏现在很明白海氏的做法。
但也知道,如果没有海氏,只怕镇南侯府已经是不复存在。
而侯府里的大权旁落,搞得海氏并没有插手侯府中的任何事件。
看上去海氏是被打落最底层。
其实人家一直是隐忍中。
在萧氏看来,换成她是海氏,差不多是同样的策略。
夫君不满意,就带着孩子自己过。
继子不满意后娘,那就离开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