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哎,其实我们都不想跟他们计较,都是亲戚处,他们家就那么个要死不活的吊样子,于心不忍啊!”

余大庆的话说得更直接,他说,你就当被疯狗咬了一回!忍忍还不就过来了。

从余香的老家回来,将余香重新送到市里。一路人,余香的心气都不高。每次回老家,她都要死过一回。

何大海知道这是她的心结。余香不是小肚鸡肠的人,相反她活得很大气。但人都怕留有阴影,特别是小时候留下的不好心里暗示,总会成为成长路上痛苦的魔咒。

心病还得心药医,要想真正解开余香的心结,还是得尽快帮着村里摆脱贫困面貌,转变那种极端自私的狭隘心态。“你放心吧,征地拆迁的事情我会和卫婷儿说的,尽最大努力,给村里安排几个项目,尽快把老家动起来。”

车开到市委门口,余香跳下来,方才对何大海说道,你回去吧,自己说的话要算数。我等你最后给我扯回销呢!

余香看着何大海的车,开进了车流中,飞快地窜出了主干道,收拾了一下郁结的心情,才走进政研室的办公室。推开门,她这才知道卫凤鸣他们那一组一大早就带着抽调人员,赶了下去。

余香只得把调研组的人员找来,过问了一下林县的调研报告,组织组员对其他县区的情况进行了粗略梳理,对各县区的调研路线进行了初步规划。也不知道是卫凤鸣故意的,还是就是故意的,他居然把梓县也分给了余香。这个老家伙,油着呢,这分明就是他在给她创造表现的机会。余香苦笑地摇了摇头,对于家乡,她最熟悉,也最陌生。越是熟悉的地方,反而越是不容易找准存在的症结。与林县相比,梓县的区域要小一些,但人口更多,半工业半农业,各自一片天,第三产业还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一产业的占比居高不下,但质量又不高。

而回到村里的何大海,压根没有想到,等到他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第一百九十五章 转型引发危机

村里要组建集团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不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里便乱糟糟的乱成了一团。

说到公司,大家都见过不少。自从简政放权之后,放管服等一系列措施,让办公司不再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稀罕物。但凡有点经济头脑,有点想法的人,不过半个小时就立马能够办起一家小微公司。这样老总,那样老总的名头比打印在名片卡上还要来得随便。但提到集团公司,就有些咂舌了。

放眼梓县,以及周边的县市能够称得上集团公司的那还是屈指可数。集团,意味着规模经营。小公司单打独斗,不过是条自由自在的小鱼,而集团公司则像条长着大嘴的虎鲨,不但可以自由搏击,还能组团决战。

鲜家嘴又要吃螃蟹了,而且还放的不是一般的大招。信用社主任向天得知鲜家嘴要组建集团公司,不由地暗自咂舌,这个何大海是老山洞里爬出来的程咬金吗,小小的鲜家嘴居然还要组建集团公司。这比他们提了多年的企改工作,步子还要迈得快。

由何友生牵头的验资评估小组,遇到的当头一棒就是他的老婆砸给他的。他老婆刘云香看来,他们家与村集体一点关系都没有,除了何晓敏的婚庆产业,村集体占有股份投入,他们的羊肚菌压根就是与招商企业签订的订单合同。用句流行的话讲,他们家属于订单农业。刘云香这是在给她家留后路,她是不想把一股脑的生意都砸到了集团公司里面去,公司效益好还好说,如果将来公司效益不好又该怎么办?“反正,我是不同意把羊肚菌大棚基地作为股份去投入集团公司的。要搞,你们可以把婚庆产业投进去。其余的别想了!我们总得走一步看三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