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辉闻言,抢着道:“要是旁人见李义府父子死,击节叫好也就罢了,怎的你也叫好!?”
田迎笑道:“这位学弟何出此言?”
杜耀辉讽刺道:“你可是这一科,李义府定下的甲榜第一名,可是如今圣上降旨,却要重开科举,你这状元岂不是可惜了!”
狄仁杰闻言,皱眉道:“不得无礼!”
狄仁杰斥责了杜耀辉,赶紧又对田迎致歉道:“田兄,我这兄弟失礼了!”
田迎笑道:“无需如此,这科举被李义府这等乱国之人搅扰一番,纵然是当真被圣上钦点了状元之名,得来也不痛快,如今倒也好了,圣上重开科举,公平取士,倒让我又有了施展的地方,寒窗苦读十余年,不至于荒废了光阴才好!”
狄仁杰一直便相信田迎的甲榜第一,是凭借真本事考来的,闻言,也是赞叹道:“我辈学子就该如此!”
狄仁杰对田迎是真心的敬佩,不单单是敬佩其才学更是敬佩其为人,历史上的狄仁杰对有才学的人,一向都十分友善,从不曾心怀嫉妒,更没有过打压,他一生了不起之处,其中一点就在于他能推荐、提拔、任用其他了不起的人物。
狄仁杰选拔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有一次,武则天让宰相各举荐一个人来做尚书郎。就是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的郎中、员外郎这些官职,相当于后世国务院内各司司长,地位很重要。狄仁杰推荐的,是自己的儿子狄光嗣。后来狄光嗣果然当上了地官员外郎,非常称职。武则天很高兴:“你就像古代祁奚一样,能举自己儿子为官。”
狄仁杰也能冒着风险举荐人才。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来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狄仁杰却别具慧眼,认为李楷固是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一定能感恩效节。这个提议也被武则天接受了,授以官爵,委派他专征契丹。果然,李楷固大败契丹余众,得胜而归。武则天为此设宴庆功,宴会上,武则天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
因为狄仁杰知人善任,而武则天也充分信任他,在短短几年之内,他推荐的人遍布朝野。因为他为国举贤,并无私心,而且所推荐的确实都是人才,所以很多人后来一直任职到玄宗朝,位登台阁,成为朝廷精英。《旧唐书·狄仁杰传》上说:“仁杰常以举贤为意,其所引拔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至公卿者数十人。”
狄仁杰推荐人才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他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于是张柬之再被提拔为秋官侍郎,很快就当上了宰相。
也就是这个张柬之,在后来武则天病重的时候,联合了桓彦范、崔玄、袁恕己、敬晖等人,发动了宫廷政变,将李显推上皇位,完成了所谓的“唐室中兴”。史书认为:“柬之果能兴复中宗,盖仁杰之推荐也。”唐室中兴或许没有狄仁杰什么功劳,可是狄仁杰做到的这一点:“天下桃李皆仰慕,域中豪杰尽归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狄仁杰原本就觉得田迎是个大才,昨日在承庆殿的时候,就曾动过向李承乾举荐田迎的念头,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尚且是个白身,担心若是在李承乾面前贸然举荐的话,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再加上狄仁杰觉得田迎的才华远在他之上,便是走科举正途,也照样能赢得机会,步入仕途,这才忍住了心中的冲动。
可是回到客栈之后,再给杜睿写信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将田迎给写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