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众人出了太极殿,李世民的车架在前,后面陆续跟上的是嫔妃们的车架一路向太庙而去,只是李恪和李泰作为宗室皇亲,脱离了大臣阵营,跟宗室亲贵行走在一起。期间,李恪注意到了他身边不远处的齐王李佑,李佑的脸色依旧阴沉,跟在宗室亲贵们的阵营中他一副我不想说话的样子,让大家都主动的跟他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李恪对李佑没什么好感,自然也不会搭理他,他继续向李泰问道,“四弟可曾知道今晚四国使团的事情?”

“三哥说的是今天在大殿上献上贺礼的高丽、吐谷浑、扶桑、西突厥?”李泰没有弄明白李恪话中的四国使团,他便确定道。

“对,为兄就是想问问他们的情况。”李恪继续说道。

“难道三哥发现了什么不妥之处?”李泰不愧为李世民欣赏的智商强大的儿子,他从李恪一句话中就敏锐的捕捉到了李恪向他询问四国使团的目的。

“没有,四弟多虑了。”李恪自己也只是猜测,不能确定他们是否有什么目的,只能装作什么都不明白的说道,“刚才在大殿上报上贺礼的时候为兄只是很好奇才会问问而已,你也知道为兄昨晚才回到长安,对长安城最近发生的事情都有些好奇。”

“噢。”李恪这么解释便打消了李泰的疑虑,他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西突厥因为去年跟父皇求娶公主一事一直悬而未决,因此他们上次的使者一直都居住在长安,这次父皇要为皇弟雉奴庆贺满月,他们将消息传到西突厥,得到了西突厥可汗的命令才会来给雉奴庆贺。至于,扶桑国的使团,他们五月份就已经到了长安,此行的目的是向父皇恳请能够派遣他们国家的亲贵子弟到我们大唐学习。听他们使者的意思,他们对我大唐繁荣和昌盛极为推崇,因此,想向我们大唐派遣的使者、学子学习我们大唐的生产技术、诸子百家、琴棋书画、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

李泰说到这里,稍微顿停了片刻,见李恪听的认真,继续说道,“他们的使者团主要成员有两男一女,男的分别叫犬上三田耜和药师惠日,好像是他们摄政虾夷心腹家臣,而女的好像是扶桑公主,听说是扶桑皇帝舒明的妹妹,叫盛田理惠子。”

“恩!”李恪点头道,“看来小日本还真会学习啊!”

“三哥,什么叫小日本?”李泰听不出李恪话中小日本的含义,奇怪的向李恪问道。

“噢——没什么,只是为兄给他们起的名字而已。”李恪搪塞道,他可不敢告诉李泰,经过一千多年之后有个无耻的名族就叫日本。

“噢,三哥起的名字真有意思啊,恩,叫小日本也不错啊!”李泰笑道,然后看了李恪一眼,见他还在等待他的下文,他继续说道,“吐谷浑的使者青雀也不清楚,他们是七月初十那天来到的长安,说是来庆贺大唐皇子的满月,只是一直还没有正式的面见父皇,他们这次的使者是吐谷浑可汗的王子慕容顺和他的王叔。至于高丽,他们此行的目的好像是向大唐购买兵器和盔甲的,只是他们到长安的日子也是七月初十,同样还没有正式的面见父皇,因此,具体事情青雀也不太清楚。”

李泰见李恪好奇,就将自己知道的关于四国使团的事情跟李恪详细了说了一遍。李恪听完李泰的诉说,心里惊讶不已,历史上没有记载四国使团庆贺李治满月的事情啊!扶桑的遣唐使提前了两年倒是不难解释,只是不请自到的吐谷浑和高丽又怎么解释呢?难道真的只是一个偶然吗?

但是,李恪还没有来得及消化李泰告诉他的情报,他们一行大队人马已经到了太庙。李世民和众位嫔妃下了车架,李世民在王德搀扶下上了祭台。

在太庙的祭天祭祖礼仪沉长而复杂,李恪无心欣赏这些让他昏昏欲睡的礼仪,开始思考在头脑里搜寻关于扶桑、吐谷浑和高丽三国现在的政局。日本遣唐使犬上三田耜,李恪在李世民的书房中的书籍中看到他的记录,他好像在隋大业十年、十一年两次被派遣到隋,是日本最早派遣到中国的使者。至于其他的关于日本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在执政李恪一点都不清楚。而高丽和吐谷浑,李恪最近一直关注突厥的动向,根本就没时间考虑他们,因此对他们了解也很少。

半天,李恪终于放弃了苦思冥想,因为,对这三个国家,他还真是对他们知之甚少!

在李恪苦苦思索的这段时间里,李世民也完成了祭天祭祖,然后车架又继续原路返回来到了太极殿。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等因为劳累在太极殿的偏殿里要休息片刻才能参加宴会,而朝臣们在这段时间内又不能离开,只能相互找自己熟悉的人聊天,等待宴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