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知道?”
“我猜的。像你这种以演戏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情感,说明在小的时候没有家人跟你正常的沟通交流,让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燕南天滔滔不绝的将了好半天。
其实,这些都是他在香港时看过的一片文章,文章的内容是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教授撰文,专门介绍孩子在小的时候所受到的家庭呵护和教育是如何影响到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
如今,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会成长为哪种类型的思维模式,将成为社会上的典型话题。特别是小时候很少与生人沟通会成养成内向甚至自闭的性格。
内向的性格不是不好,而是无法像外向性格的人那么容易得到社会上的认可,特别是在工作后,很容易遭到同事的排挤和不公平竞争。做着相同的工作,完成一样的工作量,在升职加薪时却总是被外向性格的人超越。
“怎么?我记得你没有攻读心理学专业?”凯伦不想听下去。
“这还用读个专业才知道吗?你就说我说的对不对吧!”燕南天自信问道。
凯伦没有回应。
这回,燕南天倒是没有继续嘚瑟下去。
第245章
刘慈欣在《三体》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猜疑链,是说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彼此相互猜疑:你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的……这样的猜疑,在没有进行交流前会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一条链,即猜疑链。
燕南天从来没有和宁氏家族的宁思高交流过,即便他“曾经”是宁思高的妹夫,即便宁夫人的外甥赵皮特想要杀死宁思高的外甥燕小鱼,即便赵皮特和爷爷燕宗海、燕宗洋的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都没有主动找上过宁思高问个究竟。
他正陷入循环的猜疑链中不能自拔:“我猜疑宁思高会怎么想,宁思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就算宁思高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宁思高是怎么想的,但宁思高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他的,我也会猜疑宁思高是怎么想我的。”
其实,也不能怪燕南天胡思乱想,因为他和宁思高根本不在同一个阶层里,就像是一个低等文明去面对高等文明时的那种紧张和恐惧。
没错!就是恐惧。
他猜疑,如果宁思高懒得面对他,只需要一个指示,他的红石资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灰飞烟灭,而他本人也会死无葬身之地,就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